工作动态
“春风”吹拂的温暖都在记忆里
  由杭州市总工会发起的“百年工运,等你潮创”征集活动自10月16日启动以来,已收到不少来自市民和职工的创意与记忆。   其中一篇是来自杭州市总工会退休人员胡大淼的文章,他讲述的是关于20世纪80年代的工会记忆以及“春风行动”的温暖回忆。   工会记忆——   “我心目中的杭州市总工会,是一座桥梁,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技术创新、劳模评选、树立标杆、培育和倡导‘工匠’精神等各种形式,团结和带领广大职工参与经济建设;杭州市总工会也是职工的‘娘家人’,通过兴办职工帮扶中心、实施法律援助等,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连年开展‘春风行动’以来,成为全市帮扶困难群众的抓手和载体……”   胡大淼自1986年进入杭州市总工会工作,他在投稿中,写下了这段话。   他还清楚地记得,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杭州企事业单位烹饪人员一度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   “1981年前后,杭州市总工会创办了职工厨师培训班,自编教材,邀请
11/04/2025
查看详情 >
这份民生答卷写满“稳稳的幸福”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自2021年行政区划调整以来,余杭区锚定“民生服务保障第一区”目标,持续用心用情描绘“五心为民 幸福余杭”美好幸福画卷,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近日,全区民政会议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如期而至,五年来,余杭累计推进“社区慈善实验”等国家级、省级试点20余项,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就:发布养老助餐国标,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工作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成功打造全省首批银发经济产业园;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6.37亿元,精准惠及困难群众53.72万人次,多项工作在全国社会救助交流会、全省局长会议等作典型发言;累计募集慈善资金2.1亿元,救助困难群众13.62万人次,承办长三角一体化论坛“西湖论善”“钱塘善潮”嘉年华活动、善城杭州集体婚礼等,切实提升“幸福成色”。   康养升级 打造“舒心养老”金名片   “我平时一个人住,饭菜烧多了吃不完,现在食堂直接送餐到家,方便多了。”80多岁的俞老伯住在百丈镇仙岩村的半山腰
11/21/2025
查看详情 >
温暖进家,打通帮扶“最后100米”
  “您外耳道有些发炎与不当清洁有关,平时注意少掏耳朵,有事请随时咨询我们。”听力检测公益服务师叮嘱居民刘阿姨道。9月16日上午,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滨文社区,“幸福助联队”2025年第10场公益服务火热开展,不少居民早早排起长队,现场热闹非凡。   “幸福助联队”是由滨江区民政局、滨江区慈善总会主导,并联合社会组织执行的旨在服务困难群众的公益项目,于2025年7月正式启动。截至9月底,“幸福助联队”的社区专场服务已开展10场,覆盖滨江区所有街道,累计服务近500人次,服务完成率100%,群众满意度达100%。   “小服务”托起民生“大幸福”。“幸福助联队”创新“保险+服务”的社会救助模式,整合社会服务资源,构建由10余项公益服务内容组成的“幸福服务清单”,以“菜单定制+滚动集市”的服务形式,深入街道社区,走到群众家门口,聚焦困难群众、长者及残障人士等群体的实际需求,提供照护、生活、关爱等多元帮扶服务,切实将温暖送至居民“家门口”,打通帮扶“最后100米”。
11/20/2025
查看详情 >
临平区助联体多维服务暖人心
  秋意渐浓,温情相伴。近期,临平区助联体围绕节日慰问、便民服务、身心关怀、政策宣传与社会融合,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公益活动,累计服务辖区困难群体与居民百余人次,以“小切口”推动“大服务”,在细微处传递城市温度。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些精彩瞬间,感受服务的广度与温度。   节日慰问,礼轻情重重阳节专场,工作人员不仅组织长者和残疾人共同制作纽扣树,活动尾声更为大家送上了寓意健康的艾草锤,一份份礼品,承载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传递的是实实在在的关怀。   便民服务,贴心“零距离”   临平区助联体联合多家社会组织与社区单位,在临平街道榨油厂遗址公园开展“便民‘零’距离,服务‘暖’朝夕”幸福日活动。现场设置10个便民服务摊位,提供磨刀、理发、补衣、补鞋、小家电维修、口腔义诊、中医问诊、反诈宣传、手机贴膜等多项“接地气”服务,并设有“临里益家”慈善超市摊位,售卖大肉粽、老面馒头等食品。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及困难群体参与,切实解决了百姓生活中的“小烦恼”,让温暖与便利真正走进家门口。 &em
11/19/2025
查看详情 >
119万元爱心助力!余杭25户困难家庭喜提“靓居”!
  日前,区慈善总会2025年“靓居行动”慈善项目圆满收官。项目通过发放专项补助资金,为全区25户农村困难家庭改善了居住环境。截至目前,119万元补助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   “以前家里又破又挤,现在亮堂又牢固,太感谢了!”瓶窑镇塘埠村低保户孙先生的家人看着焕然一新的房子,言语间满是感激。今年48岁的孙先生因病长期住院,无固定收入,离异后儿子由爷爷奶奶抚养,家庭经济较为困难。此前工作人员入户走访时发现,其家中不仅家具匮乏、装修简陋,房屋还存在安全隐患,经鉴定属于低保户危房。   在“靓居行动”支持下,孙先生家的房屋启动原址拆除重建,项目整合省级救助资金1.5万元、区级救助资金23.5万元、区慈善总会低保户补助5万元,全部用于主体建房、建材采购、人工工资等关键开支。如今,曾经的破旧危房已变身整洁明亮的新房,桌椅、床铺等家具一应俱全,让这个陷入困境的家庭重新燃起生活希望。   据悉,“靓居行动”慈善项目是在
11/18/2025
查看详情 >
“未爱来临”助圆梦 艺术引航暖童心
  今年以来,杭州市临平区救助管理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联合杭州市临平区城市种子文化交流中心开展“未爱来临·才艺圆梦行动”——困境儿童艺术修养引领慈善项目。项目旨在挖掘和发挥辖区困境儿童的艺术潜能,通过专业化和个性化教学,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和天赋,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艺术的海洋中自由翱翔,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困境儿童艺术修养引领慈善项目自项目启动以来,已成功开设音乐、美术、舞蹈、朗诵、沙画、书法等6个艺术提升课程,累计服务799人次,开展课程192次。来自浙江理工大学(临平校区)、浙江省朗诵协会、临平区美丽洲文化发展基金会、区麦田公益组织、区潮星营公益组织、区画院、区朗诵协会、区摄影家协会等单位的老师们,用专业的指导和无限的耐心,为孩子们构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艺术乐园。孩子们从最初的羞涩、胆怯,变得逐渐开朗、自信。他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艺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在集体活动中学会了合作与分享,在艺术创作中找到了表达自我的新方式。阶段性成果汇报展示中,孩子们精彩的表演和充满想象力的画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ems
11/17/2025
查看详情 >
杭州这些地方,做好事能当钱花!
  从历史街区里的爱心商家,到社区综合体中的便民服务,在拱墅区,做好事能当钱花。和民民一起走进“小河直街慈善街区”和“大运河幸福家园”,看看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小事也能做慈善~   老街新善   慈善街区激活社区温情   近日,“小河直街慈善街区”的正式启动,为这条历史悠久的老街注入新的慈善活力。小河街道对社区慈善基金注资1万元,为街区慈善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初步的经济基础;9家街区商户被授予“爱心商家”,商家们承诺将通过设立爱心服务点、捐赠部分营业收益等多种方式参与慈善街区建设。   作为“爱心商家”之一,翙元春茶社的店内有一处售卖区,所售的产品都是小河社区的残疾人制作的手工艺品。茶社负责人韩翔还有新的计划,“我们有自己的茶叶工作室,需要人工对茶叶进行包装,如果有合适的残疾人朋友,我们愿意给他们一个就业的平台,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街区依托社区慈善基金,联动爱心商家、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等多元主
11/14/2025
查看详情 >
杭州余杭:多方联动聚合力 温情帮扶暖银龄
  深秋时节,寒意渐浓。为筑牢特困老年群体的幸福保障防线,余杭区开展“余杭困境老人秋季帮扶行动”,通过精准务实的帮扶举措,将关怀与温暖送到困境老人身边,推动构建老年友好社会环境。活动由区助联体牵头,区慈善总会、浙江省云上公益服务中心等多方爱心力量共同参与。   “福碗”传暖意 一餐一饭皆牵挂   吃饭香,身体棒。对老年朋友而言,日常饮食里藏着最朴素的幸福。为了让这份幸福多一份暖心陪伴,余杭区助联体精心为240位困难老人准备“福碗”,碗身缀有寓意吉祥的传统纹样,材质选用防烫陶瓷,契合老人使用习惯,兼顾美观与实用。   活动当天,志愿者们带着满载心意的“福碗”挨户上门配送,不少老人早早在门口等候。黄湖镇青山村的周奶奶接过“福碗”时,指尖轻轻摩挲着碗沿,脸上笑开了花:“这碗真精致,以后用它盛饭,每一口都觉得心里亮堂!”   一只小小的“福碗”,不仅是一份礼物,更承载着余杭区助联体对老年群体的牵挂,让老人们在
11/13/2025
查看详情 >
用政策驱散困惑 以香囊传递冬日暖意
  立冬至,朔风始,寒意渐浓。为切实筑牢辖区困难群体的冬日温暖防线,让帮扶关爱精准触达每一个需要的家庭,拱墅区民政局、拱墅区助联体、拱墅区慈善总会(拱墅区慈善联合会)携手杭州民生社会组织服务促进中心、拱墅区宸信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中心,联合发起“立冬暖冬行动”,以政策赋能与文化关怀双轮驱动,用实打实的举措为困难群众驱散寒意、传递温情。   活动现场,暖意融融。在政策咨询专区,助联体工作人员化身“政策宣传员”,围绕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慈善帮扶等群众高度关注的政策内容,为前来咨询的群众答疑解惑,并体验“温阳暖生茶”。   与此同时,便民服务区的活动现场人气爆棚,中医推拿、口腔检查、义诊、理发、缝纫等多项服务同步开展,精准对接困难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   中医推拿摊位前,医师们手法娴熟地为老人们揉捏肩颈、疏通经络,缓解关节酸痛与疲劳,还耐心讲解冬季养生保健知识。   口腔检查专区内,医护人员细致查看居民口腔健康状况,
11/12/2025
查看详情 >
桐庐县“一人一策”助力困难人员重拾信心
  在桐庐县瑶琳镇,有一位因视力障碍长期待业在家的村民姚先生。身体的局限曾让他对生活失去信心,直到一次入户走访,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桐庐县“一人一策”精准帮扶机制的支持下,姚先生不仅成功走出家门,更在桐庐兰典皮革有限公司的仓储岗位上,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新生”。   精准帮扶 “一人一策”点亮就业路   姚先生出生于1967年,因视力障碍被评定为三级残疾,多年来一直待业在家。2024年,村里的劳动保障员在走访中了解到他的情况,主动上门讲解各项就业援助政策,并协助他完成失业登记和就业困难人员认定,使其正式纳入重点群体帮扶系统。   随后,劳动保障员启动“一人一策”专项援助机制,多次与姚先生深入交流。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发现他的双手异常灵活,做事情也格外细致认真。更重要的是,他心中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基于这些特点,工作人员积极对接当地企业,最终锁定桐庐兰典皮革有限公司。“该企业长期致力于帮扶就业困难人员,此前已经成功接收二十余位就业困难人员走上
11/11/2025
查看详情 >
萧山区三重慈善力量闪耀钱塘善潮
  每年9月是“善行萧山”的高光时刻,更是社会爱心持续涌动的崭新起点。为充分发挥慈善在助力共同富裕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汇聚慈善力量共创美好生活,2025年杭州市“钱塘善潮”嘉年华活动在萧山南阳正式启动。   本届活动中,我区浙江圆通助残客服基地、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荣获2025杭州第九届“钱塘善潮”慈善力量称号,萧山区小北社区发展基金会被授牌为杭州市社区慈善创新实践地标。   浙江圆通助残客服基地   位于靖江街道的浙江圆通助残客服基地,通过深入实施圆通“圆梦行动”助残就业项目,构建起“就业帮扶—技能提升—创业支持”的全链条服务体系。项目实施以来,已累计帮助170余名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创业,就业人员平均月收入达5000元左右,真正实现残疾人自我价值创造与人生梦想达成,探索出产业助残共富的创新模式。   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11/10/2025
查看详情 >
为就业困难群体打开“新通道”
  随着长护险制度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失能等级评估员、长期照护师、长期护理服务管理人员等岗位数量显著增长,为不同技能水平、不同教育背景的人群提供了丰富就业选择。尤其对于大龄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就业困难群体,长护险带来的岗位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题,更成为其重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以细节守护织密民生温度      “张师傅,你可千万别调走啊,我们家就信你!”听到陆大伯家人这句掏心窝的话,张师傅心里暖暖的。作为萧山一名长护险男性护理员,能被这样信任,张师傅觉得再累都值。      今年1月,张师傅所在的萧山区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到宁围街道宁东社区宣传长护险,社工帮忙摸排需求时,发现陆大伯家的难处:陆大伯中风后完全不能自理,老伴和女儿身体都不好,一家人被护理重担压得喘不过气。经过申请与专业评估,从2月起,张师傅开始每
11/07/2025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