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杭州市临安区积极探索救助体系数字化建设,让数字赋能救助服务领域。不断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打造多元化、可持续化支撑服务网络,切实兜牢、兜好基本民生保障网。
一是严格落实探访关爱和“幸福清单”派送工作。依托省救助系统“幸福码”应用,通过镇(街道)社会救助干部、村(社)协助人员以及第三方服务人员结对探视,实现全区困难对象进行分类探访关爱服务和“幸福清单”派送全覆盖。今年上半年,临安区探访关爱服务和“幸福清单”派送工作已100%完成。及时整改对探访周期不规范、系统上传不准确等问题,确保探访关爱服务落到实处,及时发现困难家庭基本生活存在的困难,如家庭成员患重病、老年人缺乏生活照料、儿童缺乏监护关爱、居住环境不安全等风险隐患;并对存在困难需要帮扶的救助对象,实现高效帮扶。
二是稳步推进助联体三级站点建设。临安区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积极转变救助思路,依托“助联体”阵地,实现从单一救助模式向“物质+服务”救助模式变革,救助方式向“线上+线下”转变,打通困难群众“需求清单”和政府、社会“服务清单”的对接通道,有效聚合政府、社会、市场三方力量,统筹整合各类救助资源,确保线上线下服务高效融合。预计今年9月底之前,按省市建设标准,结合区慈善基地,完成区级助联体建设;实现18个镇街助联体服务站全覆盖,建成若干个村(社区)特色救助服务点。同时,将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和慈善帮扶项目相融合,建立《临安区社会救助服务类项目指导清单》切实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有效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能和水平。
三是积极探索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场景应用。临安区作为场景应用的试点单位,根据省、市要求,通过试运行期间对监测对象家庭经济状况的摸排,持续优化完善监测指标和预警模型;并通过完善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明确区、镇(街道)、村(社区)职责,优化动态监测流程,及时全面准确识别监测帮扶对象,形成精准帮扶方案,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返贫底线。对于难点问题将加大研究力度,持续完善抗风险等级管理中的致贫指数,做到家庭致贫指数与实际情况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