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连续的高温下,富阳区常绿镇大章村有位74岁的老人,坚持给村老年食堂送自己种的蔬菜。
这位老人是富阳慈善捐赠的老熟人,参与慈善事业已经长达二十年。老人自称章尘,实际上是化名,他认为,“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粒‘微尘’,做慈善就像把一粒粒尘土堆积起来,聚沙成塔”。这是老人对自己做慈善的一种解读。
早在多年前,工作人员通过交流中对方独特的方言和逐渐熟络后掌握到的老人手机号,了解到了老人的真实信息。章尘是杭州市富阳区常绿镇的一位退休教师。章尘所在的常绿镇是浙江省革命老区镇,在党的初期蕴育了蒋忠烈士为代表的一批新四军战士。
七一前夕,章尘老人再次来到富阳区慈善总会办公室内,当场捐赠一万元现金,并用略带乡音的言语向工作人员说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这笔钱我决定捐给慈善事业,支持党的工作,回报社会。”
今年,恰逢建党100周年,身为革命老区人民中的一员,章尘老人决定捐赠一万元用于支持慈善事业,为党庆生,向祖国敬礼,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传承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
据了解,章尘支持慈善事业已有二十个年头。从2001年开始,他先后在“春风行动”、“圆梦工程”等多个慈善项目中进行了捐赠,有的捐赠相当于全家一年的收入。在富阳区慈善总会的捐款记录上,从2008年开始总共有10次章尘的名字出现,尤其是最近五年来,他以个人名义参与“春风行动”,每次捐款金额都在3000-5000元。每当问到坚持慈善的初衷时,章尘笑道:“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回报社会,回报党。”
章尘在春风行动中的部分捐赠记录
为了坚持做慈善公益,章尘坚持过着十分简朴的日子。“我捐赠的资金来源主要就是退休工资,自己平时省着点用,就能帮助更多的人。”对于章尘的公益慈善行为,他的家人也表示支持,钱怎么花也由他自己作主。至于未来,他仍希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地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一个平凡的人,二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初心,付诸力所能及的慈善举动。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其中指出了第三次分配在共同富裕中的重要意义。“章尘”现象,诠释了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不分能力大小,不分财富多少,在能力范围内,自觉自愿奉献一份善心,这就是第三次分配机制中所需要的最真实宝贵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