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25、287、2794,这组温暖的数字还将上升!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7日 浏览量:13 次 来源:滨江发布
  近日,在滨江区红门家园小区,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完成了最后的布置工作。重新张贴的墙纸、崭新的床上四件套、齐全的生活设施,这里不是普通的出租房,而是专门为异地求医家庭准备的“邻安小家”。

  这个距离浙大二院仅300米步行路程的临时住所,是长河街道观潮社区联合浙大二院发起的“邻安小家·观潮浙二”公益慈善救助项目,即将在9月迎来它的第一批住客——那些异地求医,但因术后复查不得不滞留杭州的困难患者家庭。


  

  众筹“新家”,有人每月定期捐1000元


  从个体援助到群体关怀,“邻安小家”的温暖延续始于一个真实的故事。

  去年1月,西藏患儿小德勒在浙大二院完成肝移植手术后,因需留杭随访面临住宿困难。观潮社区获悉后,迅速发动居民支援,最终热心居民陈云锦免费提供自家房源,社区还募集物资为他们布置了一个临时之家。小德勒母子得以在杭安心康复直至返乡。

  这一暖心经历让社区意识到,仍有众多异地重症患者家庭因术后滞留承受着经济与心理的双重压力。为此,观潮社区联合浙大二院发起“邻安小家”公益项目,为更多异地求医家庭构筑临时港湾。

  项目选定距医院仅5分钟路程的红门家园小区,便利患者复诊。这套139平方米、月租约7000元的房源,年运营成本约10万元。为确保可持续,“邻安小家”采用“社区统筹+社会众筹”模式,并通过滨江区慈善总会设立专项账户,保证资金透明监管。

  项目自今年8月启动募资以来,已收到多家企业和个人的积极响应。“慈善不在于金额大小,而在于是否真正帮到需要的人。我们平时也在关注慈善,这次能在家门口帮助到这些家庭,感觉特别有意义。”高能云科技公司董事傅王健表示。

  作为新杭州人,陈旭东也出了一份力,他承诺每月定期捐款1000元,希望患者能安心康复,“我是通过朋友知道这个项目的,也仔细查看了背景和信源,转账扫的是滨江慈善总会捐款码,觉得比较正规靠谱,可以持续助力。”

  温暖接力,“异地求医”床位再扩容

  其实,这不是滨江乃至杭州的第一个“邻安小家”。

  同样位于长河街道的钱潮建业社区江尚景苑的邻安小家,则是2023年浙大儿院携手社区及多家机构发起的“护佑童馨·邻安小家”公益项目,先后上线了两套住房(三室一厅和四室一厅),均距离浙大儿院只有5分钟步行路程,不仅成为“解决异地就诊患儿住宿难题”的创新实践,也为链接各方资源创新慈善模式提供新思路。

  “两年来,我们服务的房源在增加,覆盖的病种也从最初的肿瘤科、血液科逐步拓展到更多科室。但目前7个房间常处于满额状态,仍有家庭在排队等候。”钱潮建业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经服务了来自全国25个省份的287户异地就医大病患儿家庭,为600人次提供了2794个安睡的夜晚。

  “这组数据,在我们的小家参与运营后,会有更可观的增长。”夏月红说,虽然两个小家的公益模式不同,但殊途同归。“新家”的加入,为实现“异地求医”床位扩容,帮助患者家庭,带来更多可能。

  “我们不只是提供一个住处,更是在传递一座城市的温度。”滨江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也期待更多人加入,一起为这些家庭撑起一个临时的家,让希望不再遥远。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