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公益慈善的打开方式能有几种?杭州给出了答案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9日 浏览量:60 次 来源:杭州民政
  近年来,杭州发挥慈善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价值和作用,连续六次位列全省城市慈善发展指数首位,慈善文化园、慈善景区、丁丙慈善基地……这些杭州慈善地标您是否曾经打过卡呢?今天我们一起盘点这些年杭州慈善发展的重要历程。


  第一篇章 法治引领人人向善

  《杭州市慈善促进条例》于4月11日经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于5月30日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自7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市首部慈善领域的地方立法,《条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全面规范杭州慈善事业发展,在慈善组织、慈善信托、社区慈善、数字慈善、慈善监管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为打造“善城杭州”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

  第二篇章 慈善信托先行先试

  2021年:浙江省全面启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力量,慈善被赋予新的使命。在此背景下,杭州市被列为浙江省唯一的慈善信托专项改革试点城市。

  2022年:3月,杭州市出台《关于通过慈善信托方式开展公益性捐赠有关问题的通知》,成功落地两单慈善信托“穿透开票”,慈善信托相关主体税收优惠政策迈出实质一步。8月,设立全国首个金融系统慈善信托。10月,出台《杭州市民政局等五部门关于做好不动产慈善信托工作的通知》,为非货币慈善信托实践提供政策依据。12月,出台《杭州市慈善信托工作指引》,全面规范慈善信托的设立备案、财产处理、变更终止、绩效评估、信息公开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流程。

  2023年:4月,全省首单不动产财产权益类慈善信托在余杭区落地;出台《杭州市慈善信托评估指引(试行)》,全国率先设立规范性、引导性、否决性3类指标体系,开展慈善信托评估,当年督促15项整改建议落到实处,推动慈善信托高质量发展。5月,全国首单不动产所有权慈善信托在桐庐县落地。

  2024年:3月底,会同浙江金融监管局、市税务局、市规资局等部门,修订优化不动产慈善信托政策,持续推进慈善信托专项改革试点工作。5月,杭州被民政部设立为全国慈善信托高质量发展观察点。9月,发布我市首个《创新型慈善信托案例集》。

  2025年:6月,联合浙江金融监管局、市市场监管局出台《关于做好股权慈善信托登记试点工作的通知》,建立涵盖民政备案、工商登记与信托登记的多部门联动管理机制,创新设计“受托人全称(慈善信托名称+备案编号)”的信息标注规则,保障信托财产独立性,推动慈善信托财产形式从传统货币资产向股权等新型资产多元化拓展,为行业创新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全市慈善信托备案规模约17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17.89%,连续7年位居各城市(含直辖市)首位,呈现"量质齐升"良好态势。

  第三篇章 创新示范勇立潮头

  2023年,全省率先在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慈善共富服务专区,创设服务“小窗口”,按照“3+3”模式,制定慈善展示、慈善捐赠、慈善救助3项基本服务,落地捐赠在线开票、税收优惠办理、共富产品合作3项特色服务,通过立体展示和交互体验,有效提升共建善城能级。

  主动融入《国家碳达峰试点(杭州)实施方案》战略,2024年9月,全国创新发布杭州市上市公司ESG战略慈善影响力榜单,引导企业经济、社会目标“双向奔赴”。

第四篇章 慈善促富协同发展

  2023年3月,出台《杭州市慈善促富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市本级筹集慈善资金1000余万元设立4个慈善信托母基金,带动区、县(市)在重点领域加大慈善投入,目前已实施项目190余个、投入资金2.5亿元。

  通过“留本冠名”“乡贤共济”“专项引导”等办法,全市设立镇街共富基金1.92亿元,为慈善服务有效下沉提供有力支持。

  制定杭州市1+N特色慈善基地创建计划,开展市级慈善基地“善创空间”品牌运作,创建省级慈善基地15个,其中8个被命名为省级示范性慈善基地,数量均为全省第一。

  创建慈善学校、慈善超市、慈善乡村、慈善街区等特色慈善基地112个,延伸慈善帮扶触角,推动资源灵活高效配置。培育造血型慈善产业基地16个,年度帮扶困难群众逾1万人次,人均增收1.4万元。

第五篇章 慈善文化赓续传承

  2023年12月13日,召开第一届杭州慈善大会,表彰第一届杭州慈善奖,这是杭州市慈善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2023年,率先发布“慈善一日捐”扫码标识,倡导善行365、一人捐、大众捐,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响应。


  组建杭州大运河慈善文化研究院,建立了首批22个基层群众有体验感、获得感的慈善文化服务场所。


  充分挖掘大运河、富义仓历史文化和慈善故事,2024年4月杭州首个慈善文化园正式开园。

  充分利用“人间西湖”的每年3000余万次游客资源,率先启动全国首个慈善景区创建工作,计划在未来2至3年内,推动“西湖游客”转化为“西湖善客”,全面融入西湖景区大治理。

  自2017年以来,已连续举办8届“钱塘善潮”嘉年华活动,推进“一区(县、市)一品牌”建设,实现“人人皆可慈善”。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