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让城市的春风吹拂每一位困难群众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7日 浏览量:437 次

 让城市的春风吹拂每一位困难群众 

             ——杭州市“春风行动”十周年巡礼

      冰天雪地里,温暖却在龚锡春的心里荡漾开。

     在杭州打工却查出尿毒症,工作肯定是不能做了,可换肾对他而言,意味着高达几十万的费用,好似在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

    听人说工会有个帮扶中心,那里给疾病、残疾等困难群众创办了阳光工艺大舞台创业园,免费参加景泰蓝工艺画培训,完成的作品工会还帮着卖,销路还不用担心。

    他赶忙来申请。

    那天,在填表时,一个中年人拉着他话起了家常,仔细询问了政府为他们提供帮扶的具体做法。

    11月26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在浙江考察调研。在杭州市总工会职工维权帮扶中心,王兆国一一与前来这里求助的下岗失业人员、外地来杭务工人员和困难职工亲切交谈。

    当了解到杭州市总工会启动外来务工人员特殊困难救助机制、先后两次给予11000元特困救助、缓解其暂时困难这一情况后,他说,杭州市工会这一帮扶救助机制很好,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政府、工会和社会要联动,才能形成帮扶合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让城乡困难群众、低收入阶层、弱势群体和“新杭州人”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杭州市率先在全国开展了以“社会各界送温暖、困难群众沐春风”为主题的“春风行动”,着力破解“困难群众生活就业难”。经过十年的努力和探索,“春风行动”兑现了困难群众“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不让一户家庭因生活困难而过不下去”的承诺,形成了帮扶救助困难群众的“杭州模式”。

    四季春风暖人心

    从“冬送温暖”到“夏送清凉”,从一年一度“送温暖”到一年四季“送恒温”,从单一“输血”到综合“造血”,10年来,“春风行动”实现了由“一阵春风”向“四季春风”的巨大跨越,让杭城的困难群众无论何时都能感受到“春风行动”带给他们的关心和关爱,为困难群众构筑了一道又一道抗风险的有效防线。

    冬天,为了让困难群众能够和其他家庭一样过个好年,党员干部亲自上门走访慰问,送上2000元至3800元的慰问金,了解困难群众疾苦,带回困难群众的意见和心声。

    夏天,为保证困难群众能够安全度夏,党员干部不顾酷暑高温,走街串巷,为困难家庭送上防暑降温用品和慰问金。

    秋天,当困难家庭因为子女高昂的学费而一筹莫展之时,“春风助学”帮助困难家庭一解燃眉之急。就读高校的纯因学致贫家庭子女,每人每学年能得到5500元的助学金,就读高校的低保、困难家庭子女,每人每学年能得到2000元的助学金。

    十年来,“春风行动”帮扶救助对象不断扩大,帮扶救助内容不断丰富,帮扶救助活动历久弥新。市本级累计募集帮扶资金4.05亿元,向困难群众发放春节一次性救助金2.09亿元,救助困难家庭8.66万户(次);发放助学金5763万元,救助困难家庭子女1.67万人(次);发放“送清凉”慰问金2417万元,慰问困难家庭8.2万户(次);发放各类生活补贴约4亿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并被中央文明办列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新方法100例”之一,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慈善奖”。

    汇聚爱心显真情

    如今,当杭州市民在美丽的西湖边漫步时,会惊喜地发现风景秀丽的杨公堤西隐秀桥南侧,多了一道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的独特景点——“春风行动”爱心碑。碑上镌刻“春风行动”捐助者姓名,表达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凝聚着全社会的爱心力量。

    每年年底,10元、100元,乃至100万元、500万元的捐款,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滴水成河,聚沙成塔。在全社会形成如此强大的帮扶救助合力,正因为“春风行动”充分发挥了党政、社会、媒体“三位一体”的作用,始终坚持党委政府主导力、部门主体力、社会参与力“三力合一”。

    200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春风行动”作为破解“困难群众生活就业难”问题的总载体和总抓手,每年对“春风行动”进行专题研究,召开动员大会,明确工作要求,号召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捐款献爱心。同时,充分发挥媒体优势,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通过媒体公示、表彰激励、宣传典型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舆论氛围,强化社会监督,增强市民群众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春风行动”。

    十年“春风行动”,市本级累计有企事业单位2598家(次)、干部群众58.7万人(次)参与捐款,累计募集社会资金达2.69亿元,占“春风行动”帮扶资金总额的66.4%,形成了“关心关爱弱势群体”的社会复合主体,为破解“困难群众生活就业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四级救助全覆盖

    有的困难群众,他们不是低保户,不能按月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但却同样生活在贫困的边缘。他们是在城市中艰难生活、无法承受丝毫打击的困难家庭,也是在以往帮扶救助过程中极易忽视的群体。自从开展“春风行动”以来,他们的生活不再脆弱,关心关爱弱势群体的春风吹遍了城市每个角落。这一切都得益于“春风行动”于2003年在全国首创的“四级救助圈”政策。

    其中市级救助圈将市区的低于低保标准120%的家庭全部纳入帮扶救助范围,统一发放《杭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同等享受各项帮扶救助政策;区级救助圈负责对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120%-150%之间家庭的救助,享受各区制定的帮扶救助政策;街道(乡镇)救助圈负责对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150%-180%之间家庭的救助;社区(村)救助圈主要负责以上三级救助圈各项帮扶救助措施的落实,同时对三级救助圈以外的困难家庭实施临时性帮扶,从而形成了“四级救助圈”。

    “四级救助圈”的建立,保证了帮扶救助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了“边缘群体”和“夹心层”问题,实现了困难群众的阶梯式分级管理和帮扶救助,使不同困难程度、不同致困原因的困难家庭都能纳入到“春风行动”帮扶救助范围。十年来,“春风行动”帮扶救助对象从最初的在职困难人员,逐步扩大到低保家庭和残疾人困难家庭,进而拓展到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困难边缘家庭、农村困难群众和“新杭州人”,实现了帮扶救助对象的全覆盖。

    全面帮扶促民生

    从安徽来杭州打工的蔡齐彪自从查出患有白血病后,四处求医花费了18万元的医药费,生活顿时陷入困境。就在他感到绝望的时候,“春风行动”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通过申请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特殊困难救助,获得了一万元的临时救助,缓解了他的经济困难,也重拾了他战胜病魔、坚强生活的信心。这项外来务工人员特殊困难救助制度,正是近年来“春风行动”不断完善健全帮扶政策,构建全方位政策援助体系所取得成果之一。

    “春风行动”开展以来,杭州不断出台政策,扩大援助项目,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对杭州市区困难群众实施援助的意见》、《杭州市“春风行动”助学援助管理办法》、《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特殊困难救助办法(试行)》、《杭州市区城乡居民临时救助暂行办法》、《杭州市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意见,涵盖了日常生活、文化生活、教育、医疗、住房、法律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救助内容,使困难群众能够及时享受到每月水电气定额补贴,减免有线电视视听维护费,免收公园IC 卡年费,教育助学金,规定医院就诊“十免交十减半五减免”,重大疾病医疗零起点救助,廉租公寓,免费法律援助等33 项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为困难群众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同时,全市还开展了“万名党干部结对万户城乡困难家庭”活动和“1+X”社会结对帮扶活动,嘘寒问暖,雪中送炭,帮助困难家庭解决生活就业等实际问题。

    2009年11月,杭州又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春风行动”提升困难群众生活品质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春风行动捐款献爱心长效机制的意见》两个重要文件,明确了“春风行动”的发展方向和任务,对“春风行动”募捐机制进行了探索和创新,提出了进一步健全完善“春风行动”各项机制的新要求,为深化“春风行动”、建设城乡一体化帮扶救助体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结语

    随着“春风行动”的深入和发展,“春风行动”在人民群众中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越来越高,有效提升了困难群众的生活品质,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向心力,已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成为弘扬新时代杭州人文精神的重要平台,成为构建杭州和谐文化的重要载体,真正成为了杭州的一项“实事工程”、“民心工程”、“金牌工程”。

    今后,具有杭州特色的“春风行动”将持续开展,不断地创新帮扶机制,加大帮扶力度,向着病有所医、学有所助、难有所济的和谐社会迈进,让城市的阳光洒到每一户困难家庭,让城市的春风吹拂每一位困难群众!

    十年历程

    ■ 2000年12月1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杭州市“送温暖工程”联席会议,确定由市总工会牵头,市民政局、市劳动局、市残联等单位在元旦春节期间联合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广泛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干部职工、社会各界扶贫帮困献爱心。

    ■ 2000年12月21日,杭州市市直单位送温暖工作会议召开,动员市直机关和市属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与困难职工结对帮困,标志着“春风行动”拉开帷幕。

    ■ 2000年12月30日,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广泛开展“春风行动”的通知》,从制度上把“春风行动”确立下来。

    ■ 2001年,“春风行动”在加强经济救助的同时,重点对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增强困难群众的“造血”功能。

    ■ 2002年,全市建立了动态管理、职业培训、就业帮扶、社会共建、帮扶保障等五项长效机制,一个党委挂帅、政府组织、工会牵头、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综合帮扶体系日渐成熟。

    ■ 2003年,全市创建了全国首创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救助圈”,实行了困难群众分级分层救助。“春风行动”被中央文明办列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新方法100例”之一。

    ■ 2004年,“四级救助圈”向萧山区、余杭区和5县(市)延伸,城乡一体化帮扶救助网络逐步建立。

    ■ 2005年,“春风行动”对困难群众实施分类救助,加大对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困难家庭的救助力度。

    ■ 2006年,“春风行动”对子女就读高校的纯因学致困家庭实行助学专项援助。“春风行动”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慈善奖”。

    ■ 2007年,“春风行动”从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转向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品质,开展了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万户城乡困难家庭活动,“春风行动”长效机制、优惠政策向农村延伸。

    ■ 2008年,“春风行动”进一步向农村和“新杭州人”延伸,制定出台了《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特殊困难救助办法(试行)》,全市开展了“1+X”社会结对帮扶活动。

    ■ 2008年12月24日,杭州春风行动网建成启用,《春风行动100例》印行。

    ■ 2009年7月28日,市委、市政府首次召开杭州市“春风行动”工作会议,全面总结9年来“春风行动”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强调“春风行动”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帮扶救助体系。

    ■ 2009年11月9日,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春风行动”提升困难群众生活品质的意见》,明确深化“春风行动”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同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建立健全“春风行动”捐款献爱心长效机制的意见》,出台税收减免优惠、精神鼓励、反哺救助、推优评先等一系列捐款激励机制。

    ■ 2010年1月4日,市委、市政府在杨公堤举行“春风行动”爱心碑揭碑仪式,爱心碑建成并向社会开放。

     ■ 2010年5月,“春风行动”文字和图形标志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注册,共在24大类商品和6大类服务项目获得注册。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