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溪居委会随后的一个决定告诉人们,这并非只是一趟形式上的取经之旅。从12月起,马溪每个组居民每个月可享受5.5万元的分红,平均下来,每个人每月可享受350至500元不等的分红,而60岁以上老人,更是可月享逾千元的“孝金”。
与此同时,近日在马溪开建的一个住宅项目,更是把临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给吸引过来。这个叫马溪东苑的小区,正开建29幢别墅和一幢18层的公寓,将是临安城市有机更新的精彩之作。令人咋舌的是,29幢别墅竟是专门建给居委会居民的。
马溪曾是临安的11个“城中村”之一,共有300多户村民。昔年的马溪村,村庄布局杂乱无序,污水垃圾满地,村巷狭窄得连汽车都无法进出。2003年,马溪村撤村建居,翻牌为马溪居委会,从此,造城运动便在这里风生水起:碧桂苑小区、城防项目的相继动建,使近一半马溪人挥别农舍,由村民转变为市民。
然而,彼时的马溪并未褪尽农耕气质。2006年,锦城街道决定将马溪纳入首个新农村建设“城中村”改造试点项目。敏锐的马溪人开始谋划更大的发展格局:拆除了村里25幢农舍,绘建马溪苑,然后在马溪苑里建了25幢排屋和公寓。把排屋安置给拆迁户,剩余房源则公开出售。如此一来,不光提升了百姓的居住品质,还使集体经济骤增了2000多万。
马溪人只用了短短六七年时间,集体经济就由最初的微量裂变为一个亿。
但马溪人并不急于分享“蛋糕”。他们又在村旁拿了一块三产用地,把2000万全部用来建设临安科技孵化基地。如今,随着办公楼和厂房的满租,科技孵化基地每年已可以给马溪人带来600万元的收益。
随着孵化基地的产出,马溪居委会准备把集体的收益部分转化为居民福利。
与当年建排屋安置25户村民一样,总投资达1.92亿元的马溪东苑内将建起29幢别墅,用来安置为建马溪东苑作贡献的拆迁户。所以尽管是无偿拆迁,但29户拆迁户都主动配合此次“造城运动”。
“因为大家肚子里都有一本账:每幢别墅价值300多万,将来一搬进新房,每户家庭普遍可以获‘利’一二百万。”马溪居委会有关负责人说,“马溪东苑内还要建一幢18层的公寓,200多套房源除了安置拆迁户,将通过市场化操作公开出售,所得的收益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壮大居委会集体经济。”
马溪居委会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马溪居委会接下来还要搞一个项目,“让剩余的80户村民都住上新房。”将来,马溪还准备与别村开展合作,找一些三产用地,建设厂房或办公楼,进一步搞大搞活租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