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女儿第一次来这里玩,以前听说过的,但是门票要100多块,我们家是低收入家庭,两口子都没有工作,不舍得来。今天她可高兴了,还有小朋友能一起玩。”一旁的黄爸爸怜爱地看着女儿。小朱妈妈则忙前忙后,拉着两个小姑娘不停的拍合影。
这是江干区慈善总会举办的“扬帆行动”,通过组织互动活动,让爱心家庭的学生与困难家庭品学兼优的学生“一帮一”结对互助,一起游戏,一起开怀大笑。
“我们在全区116个社区的帮扶救助站贴出活动的海报,并且通过媒体发布信息。活动期间,除了企业的捐款外,每个报名家庭缴纳400元,支付自己和被救助家庭两家三口人的DO都城门票和午餐,超出的部分由我们支付。今天的活动针对小学生家庭,共有60对家庭参加,最远的家庭从绍兴赶过来,接下来还会安排针对初中生、高中生的活动。”
江干区民政局局长包嘉颖说,以前开展慈善活动,一般采用‘发现一个、救助一个’的模式,这样的方式往往信息不对称,希望参加慈善活动的企业、市民不知道救助的渠道,或者不了解捐款后的救助过程而不愿意参与。而一味的捐钱捐物,被救助方也会觉得有些自卑,心里不好受。
这种项目化、品牌化的运作,为双方搭建了一个透明和长效的平台。简单地说,你捐了多少钱,捐给了谁,这笔钱花在哪里,一目了然。最终吸引捐赠者从一次性捐赠转变为长期捐赠,从捐款、捐物深化到“捐行动、捐服务”。
而被救助方,特别是孩子,除了能够得到政策规定的救助外,还可以通过游戏、互动得到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目前,“幸福共享”系列工程围绕“助老、助困、助学、助残、助孤”的救助内容实施了“扬帆行动”、“润雨行动”、“送碳行动”、“一家亲行动”四个慈善项目13个子项目,对辖区内的困难群众实施有针对性的慈善救助。
比如扬帆行动之一的“扬帆小当家”,将组织困难家庭16周岁以上的学生参加爱心企业提供的勤工助学,在获得社会锻炼的同时,赚钱补贴家用。同时,区慈善总会对月工资不足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勤工助学岗位,按每月1100元的标准予以补差。
如果想参与或了解更多的项目信息,可到社区的帮扶救助站询问,或拨打电话0571—8603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