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有近280万名外来创业者,现有的文化生活设施和资源已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文化生活品质,从2005年开始,杭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总工会连续五年联合举办 “放歌天堂”外来创业者声乐大赛。一批批蕴藏在外来创业者中的声乐爱好者脱颖而出,朵朵职工声乐之花竞相绽放。不少选手从此走上全国大赛舞台,展示出当代“新杭州人”的自身才华和良好精神风采。
搭建平台 大赛为来杭创业“歌星”展示才华提供舞台
目前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工作的陈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命运会在2007年的夏天有所改变。
那时,来自温州的陈策还只是一名刚大学毕业的毛头小子,因为歌唱得不错,经常有机会参加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单位主办的一些文艺演出。某天,他接到该区总工会的电话,希望他能代表开发区参加杭州市“放歌天堂”外来创业者声乐大赛。出于对唱歌的热爱,他爽快地答应了。没想到,这一答应竟与工会结下了缘。陈策的出色表现让他一路闯过了预赛进入决赛,并凭借一首《红旗飘飘》获得了通俗组银奖。
他说,当初只是想争取个人荣誉,但当他踏入决赛的赛场时,工会的领导、工作人员的热情,深深地打动了他,他的梦想有了变化。工会为了能让他有出色的发挥,为他把所有准备工作包括服装、配乐、饮食等都一一安排好,这让他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工会就像是我的家。今天我受到了很多帮助,我也应该做个帮助别人的人。”陈策说。
比赛结束后,适逢该开发区总工会招聘有文艺特长的工会工作者,陈策积极应聘,终于成了一名工会工作者。在工会这个大家庭中,陈策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先后组织协调策划了大大小小晚会40多场,还帮助开发区成立了职工舞蹈队、模特队,为下沙职工特别是年轻的外来创业者的业余生活增添了乐趣。
广泛参与 大赛为外来创业者提供丰富精神食粮
“放歌天堂”外来创业者声乐大赛一般每年4月启动,9月结束。每年大赛前,活动主办单位会组成大赛组委会,确立一个与市委中心工作或外来务工创业者思想政治工作相贴近的主题,然后共同下达文件,对活动的开展进行统一部署,并落实专项资金。大赛还专门设计了海报,到企业、社区、乡镇、工地等外来创业者集中地进行张贴宣传,通过各级工会广泛发动和层层选拔,提高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以余杭区总工会为例。2005年,该区就开始积极组织举办“放歌天堂” 外来创业者声乐大赛海选,在塘西、瓶窑等地搭起分会场,组织百家企业千余职工报名参与。为了能让选手更好地发挥个人特长,他们每年都组织集中培训,邀请专业老师进行乐理知识、舞台表演、音乐欣赏、着装化妆等多方面培训。不仅如此,余杭区总工会还把每年海选涌现出来的优秀选手和节目组织起来,以职工文艺联赛、职工文化节等形式送文艺到基层。2009年,余杭区先后举办了四场“送文艺到基层”专场演出,吸引观众逾万人次。
五年来,“放歌天堂” 外来创业者声乐大赛的影响力不断在扩大,已成为一个全市性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由于报名不设门槛,不收报名费,大赛还为预决赛选手提供免费化妆,报名者从第一届只有几百人到第五届达3000余人,参赛者的声乐水平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从2009年开始,大赛报名条件已不再局限于非杭州地区户口的外来创业者,杭州本地的声乐爱好者也可参加。他们其中有从事计算机、工程技术管理等工作的白领阶层,还有保安、送水工、服务员、保洁员、公交车驾驶员等生产一线的蓝领职工。有许多歌手是每年都报名,不少外国友人也报名参加。
反哺社会 获奖歌手积极投身送文艺到基层行列
“放歌天堂” 外来创业者声乐大赛分海选、预赛、决赛三个阶段举行,分美声、民族组,通俗组,器乐组,境外组(包括港、澳、台)四个组别比赛,设立金、银、铜、优秀奖、优秀组织奖若干名。获奖歌手有资格加入杭州市职工艺术团,参加“送文艺到基层”慰问演出和市委宣传部及市总工会组织的各项大型文艺演出。不少歌手就是通过“放歌天堂”这个平台加入到为人民服务、反哺社会的行列中来。
获得2009年“放歌天堂” 外来创业者声乐大赛通俗组金奖的周斌现在已是杭州市职工艺术团的团员了。为工会兼职服务近两年来,他参加“送文艺到基层”慰问演出和市委宣传部及市总工会组织的各项大型文艺演出不下100场。作为客户经理,周斌平时工作很忙。但只要工会有需要,他都会积极参与,从不落下一场慰问演出。“虽然每次活动都很辛苦,但我总是想,我跟台下的观众都是来杭州创业的打工者,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互相帮助,互相体谅是应该的。只要他们快乐了,我也就开心了。”周斌说。
“放歌天堂”外来创业者声乐大赛不仅为这些多才多艺的外乡人提供了展现自我的风采,还提升了选手自身的文化素质。通过歌声,他们尽情地抒发着自己心底那份创业的梦想和对第二故乡的热爱。
正如2008年“放歌天堂”外来创业者声乐大赛通俗组金奖获得者,来自河南商丘的吴天朝所说:“我走过不少城市,为外来创业者专门举办声乐大赛的只有杭州,我觉得太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