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天水街道“女儿家”食堂真贴心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9日 浏览量:420 次
    俗话说,女儿是爹娘的贴心小棉袄,天水街道的老人们说,“女儿家”老年食堂,真的就像女儿一样贴心。昨日,记者从天水街道得到消息,在“女儿家”创办两年多后,街道又进一步拓展了老年食堂的业务范围,把原来仅限于为戒坛寺巷和灯芯巷两个社区老人的就餐服务扩展为全街道七个社区特殊老人的配送餐服务,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吃到自己想吃的饭菜。

    昨天中午骄阳似火、挥汗成雨的日中时刻,记者来到戒坛寺巷社区的“女儿家”老年食堂,正值“女儿家”开饭时刻,灯芯巷社区负责每天为“五老”送饭的助老员王建林头戴太阳帽,手里拎着一个布包,正准备骑着电动车去送餐。

    王建林每天要向6户8位老人送饭,但今日由于临时有两户老人外出,因此只需送4户6人的中餐。王建林熟门熟户地敲开了灯芯巷14号一户人家的大门,订餐的吴老立刻将他迎了进去。“这么热的天,你们真是辛苦了!”拿到热腾腾的饭菜,吴老很高兴。

     红黄相间的鸡蛋炒西红柿,嫩绿的炒包心菜,打开饭盒,扑鼻的菜香弥漫了小小的客厅。吴老告诉记者,自己共有6个子女,其中有两人在美国,他独自一人住在这里。“这么热的天,叫我们老人自己去买饭,真是为难我们了,还容易发生意外。有了外送服务,确实方便多了。” 在他吃饭的当口儿,王建林又拿出一份“女儿家”明天的菜谱,让吴老预订明天的菜肴。吴老预订了红烧大排和炒包心菜,外加2两5角钱的米饭,总共只需4.5元。

    据王建林介绍,他从今年5月起开始担任助老员,负责给社区的6位老人送中餐,这些老人都是独居、孤寡、病重、残疾、高龄的“五老”,自身没有能力做饭,因此,天水街道和社区安排了助老员送饭上门,受到了这些老人的欢迎。据了解,在盛夏时节,“女儿家”的菜肴很清淡,多为冬瓜、海带、绿豆芽等清淡菜肴,杜绝油炸菜肴,因此很受老人欢迎。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