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今年我市要为农民工办十件实事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18日 浏览量:398 次
    工资不可能无限度的增长,要解决企业用工缺口,杭州怎样才有吸引力? 2008年以来,我市一直努力通过要“八个有(有收入、有房住、有教育、有医疗、有社保、有救助、有安全、有组织)”,让农民工在杭生产生活更有归属感,今年更将围绕农民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着力做好十件实事。
  第一件实事:农民工也将是杭州这个充分就业城市的重要目标人群,农民工在杭的就业渠道将更加畅通。为了让他们也成为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充分就业城市的受益者,今年我市将把在杭州稳定就业、缴纳社会保险在半年以上的农民工纳入“新杭州人”范围,发放《新杭州人求职登记证》,让他们和城镇居民一起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
  第二件实事:继续清理和防止工资拖欠。 去年杭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全年共立案受理劳动者举报投诉案件6661件,为1.4万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克扣工资2586.6万元,督促用人单位补签、续签劳动合同2.59万份,清退风险抵押金10.2万元,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246件,保证了农民工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按时足额取得工资报酬。
  今年,不仅要全面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用人单位的依法处罚力度,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还将加强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及时出台工资指导价位,推动农民工工资水平合理增长。
  第三件实事:养老保险关系怎么跟着自己走?很多在外打工的农民工还不是很清楚。为此,今年劳动部门将深入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工厂、工地一线,针对社会关注和农民工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正面引导和专题宣传,及时消除误解和疑惑。
  第四件实事:有技术找工作才更有竞争力。今年我市继续实施“123”蓝领登高行动,开展万名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农民工技能素质。通过组织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以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富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为重点,采取培训与就业结合,培训与创业联动,形成创业带就业、就业促创业,脱贫推致富的良好机制。
  第五件实事:优秀农民工有望落户杭州。目前我市正在探索建立激励型的优秀农民工落户制度,今后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杭落户并与本地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益、履行同等义务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第六件实事:有了安定的居住地才能更安心地在杭工作。杭州市今年还将积极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探索开展农民工“安居工程”,加快农民工集中居住区建设,继续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公寓建设。
  第七件实事:农民工子女在杭读书享受“同城待遇”,坚持以公办学校人员为主的原则,鼓励公办学校敞开校门,接纳进城务工子女。实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意外伤害救助项目”,对遇大病和突发事故的农民工子女给予援助。继续开展代理家长与农村“留守儿童”结对关爱活动,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第八件实事:体面的劳动更需要安全的工作环境。我市有关部门今年将加大职业安全卫生投入,扩大职业卫生服务覆盖面。加快完善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农民工安全理念,维护农民工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合法权益。
  第九件实事: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争议处理力度,畅通农民工咨询、投诉、举报渠道。农民工需要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将做到“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
  第十件实事:加强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继续免费开放各类公益性文化场馆,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工的精神生活。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