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拱墅区民政局与杭州同心博爱公益服务中心联合组织的“慈善服务站建设赋能共创会”落幕。这场活动既以系统化方法探讨慈善服务的规范化运行,更以协同共创激活社区慈善内生动力,助力拱墅区构建“精准化、专业化、可持续”的基层慈善体系,彰显了以慈善赋能基层治理的“拱墅思路”。
基层慈善服务站作为连接善意与民生的“最后一米”,其建设必须紧扣“场地、人员、项目”三大核心要素,构建一套规范化的标准框架。在场地层面,拱墅区基层慈善服务站计划坚持需求导向,依据人口密度与“一老一小一困”分布科学布局,通过制作慈善文化物料包,将服务空间从功能场所升级为温暖人心的“暖心驿站”。同时,拱墅区基层慈善服务站将创新推行社工、志愿者与第三方机构的“三维协作”模式,以明确分工为基础,并借助“积分兑换”与“达人赋能”机制,破解队伍活力与专业性不足的难题。此外,拱墅区基层慈善服务站将在项目设计上聚焦民生关切,构建起“精准帮扶、公共福祉、邻里共生”三位一体的服务矩阵,从而推动慈善事业从“小众帮扶”走向“全民参与”的新格局。
聚焦“品牌弱、基金难”问题,拱墅区基层慈善服务站则将以“品牌设计+筹管用闭环”双引擎推动破局。据悉,未来品牌打造立足街道资源,走“一街一特色”路径,从泛化供给到精准匹配;基金运营构建全链条闭环,通过多元筹资打破政府依赖,依托“基金管委会+双渠道公示”保障透明,借助“五社联动”确保善款精准惠民。
本次共创会以“双向赋能、实战共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围绕专项基金盘活议题,各街道结合辖区特点探索出多元化路径,如在商铺密集的街道,联动爱心商户推行“消费捐”,居民在享受专属优惠的同时即可参与慈善捐赠;在商业薄弱区则衍生出“零钱捐”等特色方案,推动基层慈善从“统一模板”向“百花齐放”转变,为慈善生态注入持续活力。
此次是拱墅区以慈善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其“标准筑基、引擎破局、共创激活”思路,正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慈善新格局,让慈善服务站成为善意枢纽,通过“以善助邻”,为共同富裕与基层善治注入“拱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