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2日,由拱墅区慈善总会(拱墅区慈善联合会)主办,武林街道、武林心航阳光公益服务中心、武林匠心公益服务中心联合承办的“幸福家园·善创拱墅”大型公益嘉年华活动在武林路幸福里慈善街区开展。活动创新融合“商圈+景区+社区”资源,通过“逛市集、做公益、看展演、买手作”的一站式体验,打造了一场有温度、有互动、可持续的公益盛会。
多元融合,公益场景“活”起来
活动现场按次划分为七个点域,形成“南签到、北服务”的动线闭环。从南口签到区开始签到打卡,居民可依次体验:非遗匠心坊、爱心面点铺、笔墨戎光捐赠区、善行筑梦市集区。在非遗匠心坊,残疾人手作苗银冰箱贴、漆珠等非遗展品吸引行人驻足围观,10元材料费扫码直捐就可以体验合香牌制作,让“体验即公益”。在爱心面点铺,残健共制的桃山皮月饼、麻糍现场售卖,居民捐款后有机会亲手脱模、裹粉,体验制作面点的乐趣。在笔墨戎光捐赠区,退伍军人捐赠的3幅书画作品吸引爱心人士购买,12个“微心愿”现场发布,爱心人士纷纷认领。在善行筑梦义卖区,爱心摊位统一形象棚,学习用品、生活物资等摆放整齐,困难家庭手作备受热捧。
创新机制,公益成果“实”起来
活动创新采用“四线并行”筹款模式,将非遗手作、特色面点、书画义卖及创意市集所产生的收益,全部捐赠至“武林路幸福里慈善关爱项目”。活动参与者通过扫码即可实时追踪善款流向,确保公开透明。居民领取活动集章卡,完成三个指定打卡点任务后,即可兑换精美纪念品。活动期间,专业社工团队同步开展对特殊群体的需求回访,传递温暖关怀。通过线上图文广泛传播与线下网红打卡点联动,成功营造了热烈公益氛围,有效推动了“购买即公益”的可持续消费理念深入人心,探索出社区公益良性循环的新路径。
从“夜市”到“常态”,公益生态持续生长
从临时性的“公益夜市”到可持续的“常态公益”,本次实践标志着区域公益生态的持续生长与深化。它不仅是社区资源高效整合的创新尝试,更是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现代公益体系的一个生动缩影。活动依托“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三方联动机制,成功地将公益行为从特定场景融入市民日常的生活动线,让浓浓的善意在熟悉的烟火气中自然而然地传递与流淌。通过这种生活化的融入,让每一份看似微小的爱心都能精准对接需求,“落地有声”,看得见、查得到、有回响。这一模式,为社会组织如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激发社区内生动力,提供了一个具有启发性和可复制性的实践样本。
此次活动成功探索了公益与生活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将公益慈善从阶段性活动升华为可持续的社区生态。它以创新的模式和温暖的实践证明,善意能在烟火气中自然生长,为构建更有韧性与温度的现代社区治理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