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春风“吻”了一座城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4日 浏览量:235 次 来源:新闻干货
  西湖景区的碑文石刻,多由历代文人所留、甚至还有许多御碑。然而,在杨公堤附近,10多块青灰色的扁平副碑上,却刻着杭州市民和杭州企业的名字。



  为何要为这些名字立碑?我们把记忆拉回到24年前的一次调查:根据杭州市总工会的摸底调查,截至2000年10月底,杭州市区共有困难职工家庭2468户。


  “光靠逢年过节送点米送点钱的,根本不够。要送恒温,一年四季的春风。”胡大淼曾是杭州市总工会的一名工作人员,他至今还收藏着“春风”吹起时的报纸。“春风行动,2000年12月20日先做个铺垫,报道三户困难家庭。推出第二天,马上就启动了。这么大的标题,都是头版头条的杭州新闻。”



  困难家庭的救助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发现一个 救助一个”。三个月的时间,第一次“春风行动”收到了社会各界捐款600多万元,参与捐款人数达2万余人。



  此后,每年冬天,杭州的第一阵“春风”就从春风行动开始吹起,在2008年,“春风行动”又率先出台了《外来务工人员特殊困难救助暂行办法》,随后多次修订,逐步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救助。


  “确实给我们杭州这座城市做出了重大贡献,像小蜜蜂一样。他们上学难就业难,包括他们的看病难,这些问题我们就当做我们春风行动救助的重点方向。”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杭州市“春风行动”办公室副主任凌卫洪表示。


  从城市向农村延伸、向新杭州人延伸、向对口帮扶地区延伸,让无数家庭感受到了山水有距离,“春风”不缺席。

 

  建德市大洋镇贺宅村的果蔬基地,即将引入新一批农业设施,而距离上次大棚更新,还不足半年。这得益于“春风助农”对村里的每年20万元支持。十年前,贺宅村还是全镇欠外债最多的村子,而今年,村里的经营性收入已排到了全镇前三。



  助农企业腾达建设集团董事长助理汪翔燕说:“我们其实也是一个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16根扁担一步步走出来的,我们也是切身有体会。他们每走一步,我们都关注到一步。”


  “娃哈哈·春风助学”、“阿里巴巴·春风助医”、“传化·春风外来助困”……最多一年,“春风”企业达到了300多家。而绿城中国承接的“杭州春风心理关爱”项目,填补了 “春风行动”在心理精神健康领域的空白。



  感念来自社会各界的大爱善意, 2010年,杭州在西湖边立起了“春风行动”爱心碑。


  席传喜的名字,出现在2013年的碑上。在那之前,他们一家是“春风行动”的受助者。“心里欠着这个债,欠着这个情。在第二年还不行,第三年还不行,好多好多好多年还不上。一直到2012年,我的房屋问题才解决掉。2013年的刚开春,我就去捐款了。” 2013年到今年1月份的捐款记录上,席传喜从未缺席。“表彰我奖励我,我很受不起。我碌碌无为的一辈子的,到晚年还能还能高光一把。我都感谢他们有这么个平台,遂了我的心愿。”



  到今年为止,已经有超40多亿元向480多万户家庭人次进行了救助。近年来,杭州“春风行动”被中央文明办列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100例创建新方法之一,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慈善奖”,塑造了“人间天堂,爱心之都”的城市精神。“春风”拂过24载,依然常新,温暖常在。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