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在激发活力上开新局
一是营造氛围汇聚善心。秉承浙江义利并重、崇德向善的文化传统,积极打造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慈善文化品牌和文化地标,涌现出杭州“丁丙”、温州“善亭”等慈善文化品牌,以及宁波“鹂西走廊”慈善空间、温州瑞安“忠义慈善文化街”等,让慈善文化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深入人心。二是网络慈善蔚然成风。依托浙江互联网和民营经济大省优势,打造公益网络慈善,现有阿里巴巴和支付宝两大公益平台,规模均居全国前列,截至2023年底,支付宝公益平台累计捐赠人次超46亿,捐赠金额超75亿元,入驻机构1838个。三是信托改革先行探索。支持杭州市获批成为民政部首批慈善信托高质量发展观察点。杭州市民政、财政、税务和浙江银保监局联合出台《关于通过慈善信托方式开展公益性捐赠有关问题的通知》,开具全国首张有政策保障的慈善信托捐赠票据。
聚焦共富,在三次分配上落实招
一是深化改革赋能共富。深入实施慈善领域“共富同行”计划,组织49个综合条件相对较好的县(市、区)和17家头部慈善组织结对山区海岛县。一年来,山区海岛县慈善组织增长近50%,慈善信托资金规模翻了两番。确定四地为加快山区海岛县慈善事业发展试点,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二是迭代升级夯实阵地。在市县(市、区)慈善基地全覆盖的基础上,引导有条件的慈善基地向联合型、支持型平台方向发展,共培育50家示范性慈善基地。杭州市余杭区永泰村、温州市鹿城区水心社区、绍兴市柯桥区玉兰社区3个村(社)被确立为全国社区慈善实验试点,积极探索慈善助力基层治理的具体实践。三是慈善救助深度融合。推动“浙里有善”与“浙有众扶”数字应用的互联互通,健全“慈善+救助”服务网络,促进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在政策、对象、信息、项目、资源等方面有效衔接。目前,全省已联动3000多家社会组织,撬动4000多家爱心企业共同参与救助帮扶,累计实施救助帮扶项目4200余个,惠及249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