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聚焦应保尽保,在制度上健全关爱保障。优化工作机制,联合十五部门制定《桐庐县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四大行动”为工作重心,着力构建“党委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关爱格局。坚持兜底保障精准化原则,按“五大类”做好困境儿童分层分类保障,确保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发放及标准调整工作,机构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2937元和2350元,与上年度相比增长3.5%,年发放补助金约610万元。落实全面排查摸底、信息动态管理、定期跟踪帮扶机制,今年以来新增困境儿童1名,退出8名,现有在册儿童611名,推进困境儿童权益保障从“享”到“退”全过程闭环管理。
二是聚焦阵地建设,在基础上夯实关爱保障。搭建“家门口”成长乐园,按照“1+N”运行模式,区分城镇和农村两种类型,因地制宜采用机构转型、单独建和融入建等多元化形式打造关爱阵地。全县建有未成年人保护中心1家,未成年人保护站14家,基础型儿童之家172家,杭州市儿童友好社区4家、未保样板工作站2家、示范型儿童之家30家,年开展活动约300场,惠及儿童约6千名。组建稳定优秀的儿童服务队伍,通过系统培训和有效激励提升专业能力,现设儿童督导员14人、儿童主任225人,每月定期走访困境儿童家庭,为困境儿童家庭提供照顾指导、干预救助服务,协助优化孩子们的学习成长环境、家庭关系、化解家庭难题,为困境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是聚焦力量汇聚,在赋能上提升关爱保障。在保障基本生活、医疗的基础上,以“联+链”的方式为困境儿童提供全周期、全链条关爱保障。“联”是通过政策、机制联动县教育、妇联、公安、司法、人社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关爱帮扶行动。“链”是通过公益创投、政府购买服务、慈善项目帮扶等形式提供专业化、多元化救助帮扶。2023年以来,组织个案化解1次,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执行检查50次,当场整改和责令限期整改问题43个,开展入户陪伴、集体生日会、夏令营、暖巢更新、春风助学等活动20余场,惠及儿童775人次,发放资金58.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