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富阳启动“社会助医 防贫共富”工程 为四类人员牢牢兜住幸福底线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3日 浏览量:452 次 来源:富阳日报

  《杭州市富阳区“社会助医 防贫共富”工程实施方案》将于6月10日起施行,这意味着,已经探索半年的“社会助医 防贫共富”工程启动,为特困人员、低保家庭、低边家庭及因病致困人员建立了一张更加完善的救助兜底网。


  代表建议、人大推动,促成社会救助新模式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困难家庭的“心头事”,也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攻坚点”。据不完全统计,富阳近三年新增的困难人员中因病导致的超50%,重特大疾病医疗费用支出成为因病致困主要风险。

  如何让困难群众在共富路上一个不落?2023年,区人大常委会举行“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专题询问,困难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成了人大代表讨论和关注的焦点。在为困难群众提供定向帮扶的同时,大家也萌生出一个建议——设立一个托底基金,对困难人群就医按比例报销医药费变为按绝对数承担医药费,从根源上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这一提议得到了1400余名省、市、区、乡镇四级人大代表的云集响应,大家纷纷捐献爱心,创新成立了“人大代表共富”基金用于支持托底基金的运行。结合前期调研成果,区人大常委会也接过爱心“接力棒”,从共富角度重新梳理搭建全区救助架构体系,在更高层面谋划了“社会助医 防贫共富”工程。去年12月底,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作出《关于大力推进“社会助医 防贫共富”工程的决定》,并开始探索运行这一全新的救助体系。

  为四类人员全面“兜底”

  据介绍,“社会助医 防贫共富”工程是以“扩中提低、慈善促富”为目标,由区慈善总会牵头实施、以社会捐赠资金为主的助医工程。

  该工程主要面向四类人员,除了经区民政局核定的特困人员、低保家庭、低边家庭这三类持证困难家庭,还首次将因病致困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因病致困人员”是指年收入低于10万元以下,且货币、房产、车辆等财产不超过限制性条件的家庭。

  根据四类人员不同情况,这一工程给出了不同的保障标准。对特困人员,合理医疗费用给予全额兜底救助;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因病致困对象(个人),当其上年度承担的合理医疗费用分别超过低保年标准、低边年标准、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部分,超过部分给予兜底救助。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特困、低保和低边家庭原则上免申请就可以获得资助;因病致困对象需依申请获得资助,流程分为医疗数据预警、“浙里办”困难群众“一件事”救助联办申请、区民政局和乡镇(街道)线上线下核对认定、部门梯次减负和合理医疗费用核减、社会公示、审批发放等六个步骤。

  这项工程一大创新在于能够主动出击“找准人”。区民政局建立了因病致贫返贫风险潜在对象库,搭建“社会助医 防贫共富”应用场景,打通医保、人社等部门数据,将全区人员纳入监测范围。当家庭成员医疗费用超过设定值且家庭年收入低于10万元时,预警人群自动纳入社会助医监测对象库。也就是当富阳区特困、低保、低边和常住户籍人口在医保结算系统中医疗费用超出规定的预警标准时,“社会助医 防贫共富”系统平台将主动发出预警信息。截至目前,“社会助医 防贫共富”工程接收预警信息2820户次。

  为推进工程可持续发展,富阳新设立了“富医慈”专项兜底基金,资金由政府财政、相关组织、“人大代表共富”基金三部分组成,首次募集资金1200万元,后续还将根据救助情况和资金募集情况做匹配性安排调整。

  已救助1107户次家庭

  作为民生实事项目,“社会助医 防贫共富”工程不仅是对医保防贫工作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富阳率先推动社会救助与慈善融合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工程试行以来,共有1107户次家庭获得帮助、已发放兜底救助资金338.9万元,困难人员医疗费用综合保障率从82.5%上升至88.01%。

  “这笔钱有效减轻了我们负担,给全家带来了希望,真是雪中送炭。”收到17万余元兜底救助金的李大姐(化名)家属于低保家庭。2022年,她刚生完二胎、身体状况欠佳,其丈夫当年6月确诊白血病,全家几乎没有收入来源。为了替丈夫看病,李大姐一家掏空家底、还欠下一大笔外债,目前每月仍需要1.5万元左右购买靶向药治疗。面对两个孩子和患病丈夫,李大姐几乎绝望,幸而“社会助医 防贫共富”工程及时“出手”,让她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胡先生(化名)是家中的“顶梁柱”,于去年1月突发脑溢血,虽经抢救保住了性命,但家庭失去了收入来源、还背上了50万元的医药费。再加上后续康复治疗每月自费1.5万元以上,“一病致困”成了胡先生一家的真实写照。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胡先生提交了相关材料。经核查,确认胡先生家庭符合因病致困条件后,他很快收到了7万余元助医兜底资金。

  “这一工程引入社会资源力量、形成社会救助模式,提高了困难群众医疗费用综合保障水平,全面兜住困难群众因病致贫返贫民生‘底线’,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随着“社会助医 防贫共富”工程的深入实施,今后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贫的家庭将越来越少。据了解,该模式为全省首创,覆盖面和救助费用比例位于全省前列。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