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朝晖街道创新“网格化管理”覆盖外来创业务工者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7日 浏览量:291 次
   4月23日晚,朝晖三区公园广场上人头攒动,朝晖街道灌南驻杭流动党员党总支的117名流动党员、121名团员,以及辖区内外众多外来创业务工人员聚到了一起。正在这里举行的朝晖街道江苏省灌南县驻杭流动党员党委、团员团委成立仪式暨朝晖街道第一届十佳“新市民之星”命名表彰活动,令他们喜悦满怀、兴奋不已。

    活动现场,十位“新市民之星”,接受了杭州“老市民”的颁奖。获奖者之一、灌南县驻杭流动党员党委书记邵中国感慨地说:“2000年,我们灌南到杭州务工的党员在朝晖街道和灌南县委的共同支持下,建立了杭州第一个流动党支部。10年时间,我们从建支部到建总支,再到今天建立党委,党员队伍也从最早的16名发展到了117名,支部覆盖全市6个主城区。而去年以来,朝晖街道推行的‘网格化管理 片组户服务’,更是将我们16000在杭的灌南籍创业务工者都紧密地团结到了一起,真正做到了‘人流动,但心不流动’。”

    2009年下半年,朝晖街道以街道机关干部、社区专职工作者、党员志愿者、辖区民间组织等为主体,以属地化、社会化、信息化为前提,探索建立起了一套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有效的“四个五片组户”管理模式。即通过“五种”信息卡、“五联”民情直通卡、“五员”自治团队卡,“五项”服务选项卡,让街道、社区干部深入户体民情解民困,让支部党员走在前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居民群众广泛参与自我管理和社区事务,让多种服务项目进到居民家里、心里。

    “四个五片组户”模式,将辖区居民纳入了网络化服务,同样也被引入到了灌南县外来流动党员的服务与管理上,让分布在各个城区的每一个党员都成为一面旗帜,通过一个党员带几个外来务工人员、几个志愿者的“1+X”工作机制,把“片组户”管理服务模式,覆盖到千千万万的外来务工人员身上。

     拱墅区天子岭垃圾填埋场中队长、党员李泰益,原是灌南县李集乡人。“新市民”就业互动会成立后,他积极担任信息员,先后已为近千名外来创业务工人员成功就业提供了帮助。另据了解,在“新市民”就业互助会的运作下,目前灌南县来杭的16000作名创业务工人员就业成功率达96%以上,为杭州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