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杭州临平:全力构建新时代“大慈善”格局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7日 浏览量:309 次 来源:浙江民政
  近年来,杭州市临平区加快构建新型慈善体系,聚力“善行临平”慈善品牌建设,通过做大慈善资金规模、做强慈善项目品牌、做精慈善文化传播,积极发挥慈善事业第三次分配作用,以实绩实效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目前,临平区募集“共富基金”2813万元,慈善信托累计达到10单450万元,承办2023年度杭州市“慈善之夜”活动,获得2022年度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先进会员单位等荣誉。

  凝聚“共同富裕”共识 提升慈善资金公信力

  设立“共富基金”。在全市率先设立“共富基金”,由村社乡贤、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共同捐赠,用于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以及各类公益活动开展。出台《临平区慈善总会共富基金管理办法》,指导各镇街成立“共富基金”领导小组,规范“共富基金”管理和使用。截至今年7月底,全区8个镇街已募集“共富基金”2813万元。如运河街道筹集“共富基金”1008万元,开展“精准救助 帮扶共富”等四大方面项目21个。

  拓宽捐赠渠道。构建区—镇街—村社三级慈善网络,打通慈善捐赠“最后一米”。目前,临平区共设有慈善分会9家、慈善工作室196个,区慈善总会招募会员单位271家。通过“慈善一日捐”、慈善项目认领、设立“留本冠名基金”等途径,不断扩大慈善资金池,如2022年“慈善一日捐”活动募集善款719万元。今年以来,临平区慈善总会共募集款物1850万元,发放款物1866万元,惠及群众近2万人次。

  运营慈善信托。探索金融助力慈善新模式,委托万向信托股份公司、中建投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等专业信托公司进行信托财产和慈善事务管理,推动慈善资金保值增值。今年新增“现代社区 益起同行”等慈善信托项目3单150万元,提前完成公共服务“七优享”专项考核目标,慈善信托累计达到10单450万元,今年以来已增值近10万元。

  打造“善行临平”名片 增强慈善项目品牌力

  立足本土特色,精准设计品牌化慈善项目。以困难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结合临平本地企业特色,邀请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教授组建专家智库,精准设计“靓厨行动”“为爱充电”“移动助浴”等品牌慈善项目,实现社会资源和精准帮扶有效衔接。如“为爱充电”慈善项目从发放帮扶资金转变为充值电费,累计为全区1600余户困难家庭充值电费100万元。

  开展对口帮扶,全力助推区域性共同富裕。认真贯彻落实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暖冬行动”“护苗行动”“光明行动”等慈善项目,全方位助力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民生、教育、医疗等领域发展,截至目前,对口支援金额达702万元。同时,积极推进“山海协作”、结对共建等跨区域帮扶工作,与衢州市柯城区共同谋划“爱心护瞳 光明未来”慈善项目,在建德市开展“理想小屋”慈善项目,累计帮扶资金近150万元。

  探索阵地建设,创新打造综合型慈善基地。指导各镇街慈善分会建设具有临平特色的慈善基地,以扶弱共富帮扶和公益资源衔接为主线,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慈善活动,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帮扶需求。如崇贤街道在中共鸭兰村支部旧址建设集薪火心愿长廊、鸭兰文创共富空间等功能区域为一体的综合型慈善基地,已推出慈善项目15个,发放资金21.5万元,受益群众461人次。

  营造“人人慈善”氛围 扩大慈善文化影响力

  搭建数字慈善平台。积极推动“互联网+慈善”新模式,打造“临平数字慈善系统”,以驾驶舱、管理后台、浙政钉、浙里办为核心业务场景,上线慈善救助、慈善项目、物资管理、慈善募捐等模块,包含一键捐赠、捐赠证书获取、捐赠票据管理等功能,实现“指尖慈善”引领“人人慈善”。该平台自今年8月11日启用以来,捐赠金额已达14324元。

  开展慈善文化研究。加快构建新型慈善体系,与杭州市民政局协作建设杭州大运河慈善文化研究院,并正式落户临平区慈善文化综合体。研究院旨在研究发展慈善文化、培育慈善专业人才、传播推广慈善理念、推动慈善创新实践,以理论先行助力慈善事业发展。今年以来,已开展2场“善行临平·笔墨传情”慈善笔会活动,开设1场“慈善大讲堂”。

  培育孵化慈善组织。有序推动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工作,充分运用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多种形式,加快培育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各类慈善组织。今年新孵化慈善组织3家,全区慈善组织累计达21家,社区发展基金会达7家。成立直属慈善志愿者中队4支、镇街慈善志愿者中队8支,推动“慈善+志愿服务”融合发展,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应急救援讲座等活动12场,惠及2000余人次。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