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架起党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连心桥”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8日 浏览量:206 次
架起党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连心桥”
——杭州市工会维权帮扶工作综述

    维权帮扶是工会工作的重要职责,也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杭州市总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工会整体工作中把握重点,在职工实际需要中寻求方法,依托社会搭建平台,关口前移延伸触角,努力为党政分忧,为职工解难,持之以恒创新维权帮扶工作思路,实实在在服务职工,取得了明显成效。

    创新有效载体

    就业绿色通道增强困难群众“造血”功能

    汤力平,40多岁,从国企下岗失业后,他多次找工作都因年龄偏大而没被录取,失去了自信。2004年6月,他走进了市总工会职工维权帮扶中心,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工会就业绿色通道给他推荐了一个驾驶员的岗位。几年来,他勤奋工作,获得了高度评价,在帮扶中心五周年生日的时候,他专程送来了一封感谢信和一面锦旗,上面写道:“我们的娘家,和谐的楷模”。

     工会就业绿色通道是杭州市总工会职工维权帮扶中心旨在发挥工会优势,依托社会力量,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一个有效载体。它以“星期二小型用工洽谈会”为基本形式。2003年7月,帮扶中心开始尝试举办“星期二小型用工洽谈会”,即每逢周二在该大厅举办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要对象的小型用工洽谈会,动员、组织用工单位为下岗失业、外来务工人员和“零就业”家庭腾岗献岗,在企事业单位和下岗失业人员之间搭起了一个面对面的就业平台。据统计,七年来,组织小型用工洽谈会314场,组织6467家单位提供岗位75952个,为43370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了职业指导并提供岗位,直接促成21084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免费技能培训155期,培训下岗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达3690名。

    从2007年起,该帮扶中心还把小型用工洽谈会搬到了下岗职工的家门口,并从每月一次逐步增加到了每周二都到社区开展送岗位活动,同时还安排每月两次下社区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至此,帮扶中心已与全市145个社区建立了社会化协作关系,使帮扶中心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力度不断加大,(下转A2版)

    2009年与96345合作,在帮扶中心建立了96345家政联盟现场服务基地。

     浙江省总工会高度肯定了帮扶中心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做法,于2005年4月,在全省首家命名其为“工会就业绿色通道”。2007年,经社会推荐专家评审,“工会就业绿色通道”入选2006年杭州生活品质主题点评年度活动,受到了杭州市委、市政府的表彰。由于“工会就业绿色通道”的出色成绩,市总工会先后被全国总工会和省政府授予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市财政先后拨出135万专项资金给予大力支持,为“工会就业绿色通道”提供物质保障。

     打造帮扶品牌

     阳光工艺大舞台成困难群众创业平台

     阳光工艺大舞台创业园,以“共建共享生活品质,携手关爱困难群体”为根本宗旨,是市总工会职工维权帮扶中心搭建的一个展示党的政策、社会关爱和困难群众自身才华的充满阳光的平台。

     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困难群众,由于疾病、残疾和其他原因,一直徘徊在就业的大门之外,为了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梦想,帮扶中心从2005年6月举办困难群众景泰蓝工艺画培训班开始,举办以“阳光依然灿烂”为主题的困难群众景泰蓝工艺画展卖会,创办困难群众景泰蓝工艺画工作室,每年举办一届阳光工艺大舞台工艺美术作品展。2008年注册成立了杭州市阳光工艺大舞台创业园。两年来,阳光工艺大舞台先后吸收近百名患病职工、残疾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帮助他们掌握劳动技能,实现自身价值。

     在2006年休博会期间,做肾移植治疗的尿毒症患者钱敏的两幅作品分别摘取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的金、银牌和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铜奖;47岁的杨荣斌在下岗失业期间,用三夹板碎料研制了“西湖工艺船模”,还申请了专利;另一名尿毒症患者,32岁小伙子章骏的作品,也在2007年杭州市首届阳光工艺大舞台手工艺作品展中获得银奖;几年来,阳光工艺大舞台累计制作景泰蓝工艺画2000余幅,纷纷被社会各界人士购买或认购,出售率达70%以上。阳光工艺大舞台的成功实践,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分别被全国总工会、省总工会和市总工会命名为全国工会培训基地、省工会就业创业基地、市工会创业就业基地;经社会推荐入选了“2009杭州生活品质主题总点评年度区块”。现在阳光工艺大舞台已向社区延伸,在10个社区建立了工作室,吸纳了280多名困难人员就业创业。

     大学生就业难,困难家庭大学生就业更难。几年来,市总工会职工维权帮扶中心一方面主动与有关企业协商,2006年10月,在杭州格格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第一个“困难家庭大学生就业基地”;另一方面,根据杭州市政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积极运用社会资源,主动参与,于2009年10月,依托阳光工艺大舞台创业园,创办了以困难家庭为主体的大学生就业基地,建立了网络、设计、动漫、音乐、文学和国际语言六个大学生工作室,通过组织培训、提升技能、购买服务、开发项目、参与社会竞争等多种方法,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困难家庭的大学生融入社会,增强自信,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梦想。

     整合社会资源

     社会化维权为职工撑起公平正义“蓝天”

    2008年10月15日,四川省大竹县来杭务工人员傅达忠进中铁某局地铁站工地工作,8天后发生了工伤事故,被诊断为左尺桡骨等骨折,因没签订劳动合同,单位拒绝申请工伤认定。通过老乡的介绍,濒临绝望的傅达忠来到了一个专为外来务工人员伸张正义的地方——杭州市工会法律志愿服务总队。2009年1月12日市工会法律志愿服务总队指派陈炳泉志愿者办理此案。工作中的困难超乎想象。陈炳泉几乎磨破嘴皮、跑破鞋底,往返无数次为傅达忠寻找证据,经他的努力和所在地区联合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傅达忠最终拿到了一次性工伤赔偿106000元。若按照国家规定的工伤赔偿程序,需要一两年的时间,但在市工会法律志愿服务队的努力下,不到一个星期就落实了工伤赔偿。

    “众多外来务工人员为杭州的城市建设作出了贡献。然而,他们又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权益容易受到侵害。为此,他们需要生产安全、工伤赔偿等方面的法律服务,来防范可能遇到的一些风险。”杭州市总工会主席陈永良说。2005年,市总工会聘请社会律师、工会法律工作者和高校学生等法律人员组建了杭州市工会法律志愿服务总队,总队下设11个志愿服务小组,定期深入企业、工地开展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受理劳动争议案件。5年来,总队已举办各种法律咨询活动412余场,接待咨询约34140人次,发放职工维权卡和维权资料13600份,接待受理各类维权案件10190件,其中免费代理仲裁、诉讼752件,为外来务工人员挽回经济损失1908万元。2005年,市总工会在劳动保障部门的支持下,设立了劳动争议仲裁派出庭,独立承担劳动争议的调解、审理工作。2009年,又建立了劳动争议庭前调解制度,承担法院委托的劳动合同、劳动工资、社会保险、工伤赔偿、劳动者权益损害赔偿等劳动纠纷案件的调解化解工作。几年中,工会劳动争议仲裁派出庭共审理劳动争议案件199件,其中市本级67件,通过仲裁为双方当事人追回或补偿经济损失116万元。同时为帮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得到法律援助,市总工会取消了法律援助门槛,只要外来务工人员权益受到侵犯工会一定提供法律援助。

    服务职工群众

     帮扶中心主动承担“娘家人”的责任

     帮扶中心本着“竭力为职工排忧解难,热心为职工提供服务”的宗旨,对职工来信来访、困难救助、职业介绍、法律咨询等实行“一站式”服务,并实行24小时电话联系制度——12351职工维权热线。湖南籍民工杨天忠在拆房过程中,高空坠落造成高位截肢,五年中他多处多次申请仍没有得到经济赔偿,2006年他通过维权热线反映后,帮扶中心立即按照信访调处的要求,帮助他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使他获得了30万元的赔偿。五年来,帮扶中心共受理职工信访、来访和电访达8.87万件,受理市政府和省总工会交办信访案件467件,办结率达到100%、满意率为98.8%,共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1743万元。12351职工维权热线被农民工兄弟亲切的称为“民工热线”。

    2006年,市总工会帮扶中心按照大病重症、生活困难、子女入学、工伤事故、下岗失业和突发困难等不同内容制订了职工特殊困难应急救助办法,使对有特殊困难职工的帮扶更直接、更务实、更到位。同时,帮扶中心还建立了与区总工会、产业工会和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的应急救助网络,加大特殊困难应急救助力度。几年来,帮扶中心启动应急救助机制,为15303名(次)寒门学子实施助学救助,发放助学救助款5140万元。实施应急救助,为1060名遭受突发性困难的职工提供了154.39万元“急、难、险”救助;先后深入到748家企业、130多个社区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为1320名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讨回社会保险待遇和节假日的加班工资共计2000多万元;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1060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743万元。

    2010年1月初,安徽籍的朱昌成一家布满愁云。此时他在杭州打工的孙子因被人打成颅脑重伤住院,但治疗费的大部分还没有着落。正当他们走投无路的时候,得知杭州市有个《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特殊困难救助办法》,专门针对特殊困难群众进行救助的,于是马上带着相关证明来设在市总工会的“春风行动”办公室申请。不到一个星期,“春风办”就把1万元最高额度的救助金送到朱昌成手中。朱昌成感动地说:“想不到你们这么快就送钱给我们了,真是及时雨啊,感谢,感谢!”像这样的爱心救助行动对于杭州市总工会来说不是第一次了。据了解,从2008年9月开始,杭州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对困难群众帮扶救助的全覆盖,把帮扶救助工作延伸拓展到外来务工人员这一特殊群体,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外来务工人员特殊困难救助办法》,凡是在杭州市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和杭州经济开发区、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杭州市区)务工,并连续居住一年以上,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的非杭州市区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均可纳入救助范围,对那些因遭遇急性险情、患重大疾病特殊困难而陷入生活困境的外来务工人员给予2000元—10000元的救助。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