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慈善总会聚焦西部五镇特殊困难群体,以“中华慈善日”为依托,借助慈善项目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
2021年,全区落地实施慈善项目38个,对外新发布慈善项目20个,募集善款7629.6万元,使用善款6256.13万元,惠及困难群众33107人次,进一步提升全区特殊困难群体生活品质。
抓牢项目“牛鼻子” 积蓄转型升级“新动能”
高位“读题”,问需于民解烦忧。面对新时代群众的新需求,区慈善总会深入村社,蹲点基层,对12个镇街200余个村社进行全面走访,排摸共性类需求10余项。针对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和需求,余杭区针对性开展“靓厨行动”“大爱余杭”“三个不让”等慈善项目,有效回应群众关切。
实处“领题”,把准脉搏暖人心。区慈善总会科学把握群众的需求脉搏,以慈善转型为契机,针对帮扶项目进行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成立专项小组,累计走访困难群众500余户900余人次,对接爱心企业机构50余家,制定帮扶方案10余个。
关键“破题”,以实促效惠民生。在2021年9月5日“中华慈善日”活动中,区慈善总会发布“情暖夕阳”“靓厨行动”“童病关爱”等困难帮扶项目,对外筹集资金达2500万元。爱心企业现场认领6个慈善项目并签约,总资金达300万元,涉及受益镇街12个、村社98个、困难家庭268户。
按下发展“快进键” 跑出共同富裕“加速度”
项目抓手,流程管理“清单制”。为确保慈善公益项目真正解决困难群体需求,区慈善总会采用清单制管理方式进行监督管理。如“靓厨行动”公益项目,从勘察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交付,采用流程管理清单制,联合编制项目改造方案、项目验收表、验收清单等文件178个,全程把关工程质量。
多方协同,推出服务“四大员”。为保证项目实施质量,区慈善总会推出项目服务代办员、协调员、指导员、体检员等“四大员”联动机制。2021年,代办员累计代办捐赠协议和合作协议38份;协调员协调开工时间、路线、住户时间等问题297个;指导员指导制定项目改造方案和相关验收清单102份;体检员入户走访累计85次,验收34户。
持之以恒,逐年推进“全覆盖”。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区慈善总会逐年加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资金数额。2021年,全区累计帮扶涉及全区12个镇街,投入救助资金6256.13万元,项目实施范围已实现全域覆盖,投入资金相较上一年提升12.54%。
量身定制“辟蹊径” 贯通数智赋能“便民道”
多元协商,双向发力。针对原有机制沟通时间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制定“线下联席会议+线上主题协商”沟通机制,邀请项目认领企业、项目实施单位、慈善总会、街道慈善分会等四方主体,紧盯项目节点开展线下联席会议4场,围绕重点问题开展线上主题协商10余次,减少40%的线下会议数量,大幅提升工作质效。
智慧平台,数智管理。将慈善项目纳入智慧慈善平台,形成从项目立项、人员申请、实地走访、确认对象、项目验收全流程闭环管理,便于追根溯源。形成由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慈善网络主体可进的系统入口,建立“由下向上申报”“由上向下监督”机制,储存和完善项目实施对象动态数据,进一步筑牢慈善项目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支撑。截至目前,全区累计178个慈善项目已纳入智慧慈善平台。
全程跟踪,确保实效。为确保各类慈善项目取得实效,区慈善总会通过定期回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强化督导,进一步规范慈善服务。2021年,多次下发反馈问卷表,回访25次,获得群众满意度反馈100%,真正让项目实效落到每一户困难家庭,也为后期项目的继续开展和全面铺开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