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浙江不断完善社会民生兜底保障 共富探索之路“一个都不能少”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3日 浏览量:538 次 来源:浙江之声
  聚焦百姓的“急难愁盼”,这几年浙江不断完善社会民生兜底保障举措,打造涵盖困有所助、弱有所扶、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等“幸福民生架构图”,助力困难群众在探索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嘉兴桐乡市石门镇墅丰村村民李大伯,去年4月生了一场大病。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医疗支出骤然增加。正当全家人一筹莫展时,村干部主动敲响了李大伯的家门,询问是否需要申请支出型低保救助。李大伯说,截至目前,他已经收到了3万3千多元的救助款。

  “我去医院看病也没有和村里说。村里的领导从网上了解了我的情况,申请了我的救助。申请半个月之后,我拿到了第一笔救助款,一个月拿到了2760元。”


  桐乡市民政局社会救助与养老服务科工作人员沈爱萍说,通过浙江省大救助信息系统的子应用“幸福嘉”,她们发现李大伯在医疗费用上自付部分支出迅速增加,立即协调村干部上门了解情况。救助李大伯一家是我省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的缩影。为助力困难群众在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浙江这几年持续推进全类型社会救助应助尽助体系建设,面向低保、低边、特困等弱势群体,实施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精准救助,有条件的地方将低保边缘认定标准由原来的1.5倍放宽到2倍。

  2019年,随着浙江省大救助信息系统“浙里救”投入应用,借着数字化“翅膀”,住房、医疗等20多个政府部门共享数据,实现了基本生活救助、住房等专项救助和电力减免等14个事项“一件事”联办。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省累计已有8800多人通过“浙里救”应用提出救助申请,完成办理8400多人,其中纳入低保2000多人、临时救助4200多人。

  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曹渊说:“下一步,我们将'浙里救'迭代升级为'浙有众扶'应用系统,重点开发好'低收入群体'精准画像、监测预警和综合帮扶等应用场景。”

  就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美好图景,除了关注困难群体,老年人也是“拼图”上不可或缺的一角。如何推进健康老龄化、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关口前移,预防先行”是绕不开的关键词。


  “张医生,今天我带我妈来复查。”“阿姨坐,透气深呼吸……”

  安吉县上墅卫生院,73岁的刘家塘村村民蔡秀琴做完肺部手术后,正进行复查。她的儿子方月明说,母亲是在免费体检时查出肺部有恶性肿瘤的。

  “如果说不是农民免费体检的话,自己感觉身体不对,再去检查的话,病情就是严重了,到那个时候就是人财两空。”

  安吉县上墅卫生院副院长叶晶说,在当地,有10多个像蔡秀琴这样,因为体检发现病灶,提前治疗痊愈的病人。“我们去年一共筛查了1700多个CT检查,发现了11例早期的肺癌,基本上都已经手术做好。”

  在浙江,为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的城乡居民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已持续了15年,率先实施覆盖全体老年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20年,浙江又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了全省域老年人流感疫苗免费接种和结直肠癌免费筛查,并连续两年写入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

  省卫健委老龄健康处处长吴燕萍说,这几年卫生部门一直在构建集“预防、治疗、保护”为一体、覆盖城乡的全周期老年健康体系。“对于老年人来说,他的健康应该注重于前端,要加强预防少生病,这个很重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浙江是全国最先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让老年人有品质地安享晚年,一直是这几年我省老年健康工作不断创新突破的目标。吴燕萍说,“以流感疫苗免费接种以及肠癌筛查来说,2020—2021年流感疫苗惠及了老年人三百多万,结肠癌累计筛查四百多万。今年我们还将针对老年人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筛查。更加聚焦老年人的健康医疗服务需求,为浙江的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健康医疗服务。”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