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杭州余杭: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圈网罩”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0日 浏览量:531 次 来源:中国社区报
  杭州市余杭区现有未成年人19.51万人,其中在册困境儿童762人。作为省级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单位,余杭区民政局紧紧围绕“全面保护、重点保障、服务覆盖、慈善助力、数字发展”工作思路,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圈网罩”,累计发放困境儿童生活补助3400余万元,惠及儿童8.7万余人次。

  强化体系建设 健全未保“服务圈”

  健全未保体系,扩大保障“表面积”。余杭区建立“3+2”余杭未保体系,成立区、镇(街道)2级未保协调机制,实现上下衔接、左右协同的工作闭环。建立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村社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点3级未保体系。目前,全区已实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工作点全覆盖。

  完善阵地体系,打造保护“有机体”。将儿童之家建设纳入区级民生实事工程,整合资源,打造儿童之家194家(示范型儿童之家40家,基础型儿童之家154家)。在实际运营中,以儿童需求为导向,建立服务清单,联动社会组织、公益机构、大专院校实践团开展“菜单式”服务。形成自上而下触及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的保护工作体系。

  优化制度体系,系牢救助“保险绳”。在全市率先建立重度残疾儿童福利保障制度,将重度残疾儿童纳入福利保障范畴,发放每月基本生活补贴,目前政策已惠及重度残疾儿童2万余人次,累计发放生活补助700多万元。实施区“助翼计划”,加大困难家庭残疾儿童的专业康复力度。从2017年至今,已先后为71名困难家庭儿童开展专业康复训练。

  突出项目引领 织密关爱“保护网”

  西部富美行动,打造专项关爱项目。成立由机关、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组成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党建联盟,进一步助力“西部富美”行动。积极开展“圆梦微心愿”、新春“送温暖”、开学季“爱心”书包等关爱项目,认领困境儿童微心愿900个,送去新春慰问金近40万元,完成500名儿童的免费体检。

  党员定向走访,开展走访结对项目。以服务平台为依托,结合周三夜访,开展上门结对帮扶,全区4.7万名党员走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面对面宣传未保条例等法规条例,深入了解儿童困境情况,在心理关爱、教育辅导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2021年,全区累计探访困境儿童3500余次,进一步加强了全区困境儿童救助保护。

  凝聚多元力量,实施公益慈善项目。充分发挥余杭慈善在助困、解困中的重要作用,凝聚地方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助力儿童保护行动。实施“理想小屋”“情系六一”“童病关爱”“爱的陪伴”等慈善项目。2021年,累计完成91户低保家庭的困境儿童房间改造;为区60名困难家庭儿童送去慰问金12万元;为30名困难家庭患白血病儿童送去关爱金30万元。

  优化人才队伍 形成保护“金钟罩”

  “阵地孵化”引导社会力量多参与。依托镇街未保站、儿童之家等儿童服务阵地,大力培育和发展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和人才。2021年,全区累计培育儿童类社会组织12家、招募爱心志愿者852人,使各类社会组织和人才发挥专业优势,找准自身角色定位,为辖区内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培训、心理辅导、监护指导等服务。

  “能力培训”推动基层队伍再提升。健全区、镇街、村社三级关爱队伍,配备镇街儿童督导员14人,村社儿童主任213人。落实儿童主任补贴,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全覆盖开展岗前培训和业务能力培训,加快提升儿童主任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积极发动社会组织、志愿者、大学生等社会力量,配备未保志愿者955人,打造专兼搭配、稳定可靠的未保工作队伍。

  “数字赋能”跑出人才管理加速度。开发“三色五益码”数字系统,打通行政主管机关和司法机关数据,对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从业人员实行红、黄、蓝三色赋码管理。截至目前,已完成1.2万余名从业人员入职查询。搭建“舒心育儿”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以“服务+治理”双功能,实现托育机构360度实景展示、在线监管和分级评价管理。目前该平台已服务1.5万人次,获评杭州市数字化改革门户优秀应用。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