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浙江杭州:迈进数字赋能民生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2日 浏览量:511 次 来源:《中国民政》杂志
  独居老人的日常生活谁来照料?困难群众的帮扶服务如何精准?群众身后一件事办理如何更便捷?慈善的互帮互惠、实时救助如何达成?2021年开展数字化改革以来,浙江省杭州市民政局以数字化为牵引,推进民政工作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创新打造“善杭州”整体智治综合品牌,从“善养、善助、善治、善亲、善举”五个维度回应民生关切,人民生活更加智慧更加美好的幸福图景越来越清晰。

  老有善养:老年人也能乐享数字晚年

  儿女远在海外,因为疫情久未见面,西湖区的杨老伯平时一个人在家,总是感觉很落寞。最近,社区工作人员小陈主动上门,向老杨介绍了“杭州养老服务商城”。只需要在“杭州市民卡”App上打开“杭州养老服务商城”,点击“约服务”,动动手指就能预约居室清洁、康复理疗等上门服务。在小陈的帮助下,杨老伯还学会了用手机在商城上下单“陪同外出”“精神慰藉类服务”等。“这上面服务很全,需要什么都可以直接下单,很方便,儿女不在也有人陪我了。”几次体验下来,杨老伯感觉很满意。
  
  杨老伯所使用的“养老服务商城”是杭州市民政局专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智慧应用系统,提供助洁、助餐、助浴等53项服务,老年人及家属可自主查询养老相关的服务项目并下单,充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目前,该平台已上线养老服务商327家、在线养老护理员近9541名,日均服务1万余单。
  
  杭州市民政局把老年人的安居守护列为“善养图景”的重中之重,联动公安、卫健等部门,对居家助老、暖心服务、医养结合和智能安防四个关键应用场景实施智能管理,打造形成线上快速响应、线下良性互动、全程留痕监管的智慧化养老模式。同时加强孤寡、独居老人安全智能监测系统建设,安装智能水表、电表等守护套件7000余户,有效实现24小时老人安居善养。

  弱有善助:实现困难群众的精准帮扶

  家住杭州市西湖区德加社区的陈阿姨拿起手机扫描桌上的“幸福码”,一张“幸福清单”映入眼帘,清单上清楚地记录着去年一年一家人享受的救助类型、总额和每一期的具体金额。

  “有了这个‘幸福码’,我们可以随时查询享受到的救助详情,不但能‘码’上申请各项救助,还可以实时了解各项救助的落实情况。”陈阿姨说。
  
  “幸福码”具备入户调查、探访关爱等功能,由“专职人员+社工+志愿者”构成县镇村三级“家庭救助顾问”,并提供精准的帮扶服务。截至目前,全市8万余户困难群众均已生成“一户一码”。这是“智慧救助”的一个子场景,是杭州市民政局推进大救助体系数字场景“聚链成网”中的重要一环。
  
  为持续优化“线上无缝联办、线下实时探访”的数字救助模式,市民政局通过梳理部门帮扶政策“数字清单”,协同住建、人社等部门,依托救助信息系统,已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认定、保障金给付等14个救助事项“一件事”线上惠民联办。在全市范围内打造33家智慧救助服务联合体,通过“助联体”发布本地化特色化项目,困难群众可通过“幸福码”线上自行选择生活照料、能力提升等服务。

  基层善治:把更多精力留给为人民服务

  “以前我们填表比较多,现在只要在手机端实时更新工作数据,所需报表就能一键导出。”杭州市上城区社区工作人员小吴说,现在他每个月花在填表报送上的时间明显减少,这得益于杭州目前正在试点推广的“一表通”应用场景。

  杭州市上城区的“一表通”应用场景按照报送频次、复用程度,梳理明确415张高频报表、418张低频报表、444张取消报表,以“基层治理四平台”为支撑,提取关键字段建立数据池,协同省民政、省人社等系统,通过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实现高频报表自动生成、临时报表快捷定制、常用字段自动填充,极大提升了社区表格填报效率。社区工作者平均每月填表、核查时间累计降低20%以上,走访时间提升60%。同时,上城区通过建立社区报表立项管理和审核监督机制,从源头上破解基层工作“减负增效”难题。
  
  在《杭州社区智治在线规划纲要》的统筹指引下,“村社减负”应用场景等试点在杭州落地开花、扩面推广,社区治理数字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社区服务逐步向主动提供转变。
  
  家事善亲:让群众“身后事”多一点关怀

  华侨陵园的工作人员小张身着正装,仔细擦拭着吴女士长辈的墓碑,送上鲜花,并用视频记录下全程,在仪式结束后发送给吴女士。这是陵园开展的一项“特殊服务”——代为祭扫。吴女士因疫情影响,无法亲自前来,于是在上城区“云尚追思”智慧公墓场景上预约了服务。
  
  杭州运用数字化手段为群众提供文明平安祭扫新方式,即使身在异乡,也能让家属对亲人的悼念和哀思有所寄托。面对祭扫形式的变化,不少群众表示理解和认可。“云尚追思”智慧公墓场景上线以来,已完成“云”祭扫服务1500余次,“墓穴维护”服务500余次。
  
  在群众身后“一件事”办理方面,杭州打通省公共数据平台、省殡葬管理信息系统、省残联系统、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系统,并对接市公积金管理系统、市民卡管理系统、财政一卡通管理系统等多个数据系统,开放9个数据接口、获取21个数据项,通过部门同步数据共享、办结数据实时回流,使得联办事项能够即时分发、智能催办,实现逝者信息“一证识别”、待遇“一次结算”、遗产“一键查询”、结果“一次反馈”。

  人人善举:汇点滴爱心成温暖洪流

  10元、50元、100元……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捐款在“慈善杭州”汇聚。近日,临平区锦城街道的139名困难学生陆续收到了5000元助学金,一笔笔慈善捐款让学子们求学之路上的经济压力得到了缓解。
  
  以往,锦城街道开展慈善助学行动,都是通过层层核查、多方求助的形式。如今,只要通过“慈善杭州”平台发布助学需求,经平台分析、比对、核查后,系统就能将需求精准匹配至临安区慈善总会,由临安区慈善总会在区民政局的监管和督促下对困难学生进行帮扶,慈善捐赠的效率和精准度得到大大提升。
  
  2021年9月3日,杭州市民政局率先在全省推出“慈善杭州”场景,实现“慈善项目一网集成、困难群众一表申请、善款拨付一键直达、公众参与一码多用、资金监管一目了然、慈善数据一网交互”6大功能,进一步畅通捐助方、受助方与慈善组织三方的信息渠道,积极推动慈善方式从单纯向受困者提供帮助,转变为更加常态化的互帮互惠、实时救助,构建“政府创新引领、平台多方联动、百姓人人参与、组织动员响应、企业积极履责”的线上慈善杭州模式,推动慈善事业人人可为、人人受益,促进慈善事业从“达则兼济天下”到“飞入寻常百姓家”。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