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困难群众帮扶服务如何更精准快速达成?杭州聚焦数字民政建设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0日 浏览量:568 次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困难群众的帮扶服务如何更精准?群众身后一件事办理如何更加便捷?慈善的互帮互惠、实时救助如何快速达成?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杭州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获悉,在新一年工作部署中,杭州将继续聚焦数字民政建设,计划建成民政数字驾驶舱2.0版本,提升典型民生场景的知晓率、使用率和好评率。

  在杭州,困难群众通过扫描“幸福码”,不仅可以一键申请救助,随时了解自己已获救助信息,还能发布自己的服务需求。由“专职人员+社工+志愿者”构成的县、镇、村三级“家庭救助顾问”,通过扫描“幸福码”,可以全面掌握困难群众现状,便于实施精准化探访关爱帮扶服务。“‘幸福码’共有4个板块,包括申请板块、助联体板块、幸福清单板块、幸福商城板块,集成入户调查、探访关爱、结对帮扶等多项功能。”杭州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副处长李利明介绍说,目前杭州全市困难群众均已生成“一户一码”,20万余人次享受到社会各界的探访关爱。

  今年,聚焦低收入群体,杭州市民政局将全市域低保边缘认定标准放宽到低保标准的2倍,并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出“低收入人口监测场景”,提升主动发现、精准识贫能力。据统计,目前杭州社会救助的低保对象有9.3万人,低保边缘群体2.3万人,特困人口3000余人。“除了这些在册对象,还有一些人很容易因病或其他因素成为低保,陷入困境。”李利明说,这一场景就是希望通过大数据手段,更快更精准监测这一群体,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帮扶。

  “根据初步方案,杭州民政计划将近年来退出救助的、申请救助暂不符合政策未通过的、临时救助过的等群体吸纳进来,让监测更加精准。”李利明说。

  在“身后一件事”方面,随着杭州“数智殡”应用的投入使用,亲人去世,家属只需要在手机上根据引导,即可申报死亡信息、提交联办事项,还可以实时查看各部门联办进度。“通过数字化手段,‘身后一件事’联办,办事群众至少可以少提交30份材料,相关部门一个也不用跑。”杭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副处长蒋增钢说。

  2021年,杭州市民政局牵头,会同市数据局、卫健委、公安局等部门,搭建覆盖全市的“已故人口信息”主题数据库,归集50万余条已故人口信息,实现历史数据电子化。“这一数据库,相关部门可以来查询、调取,方便群众办事。”蒋增钢说,同时我们还优化升级“身后一件事”办理,通过部门同步数据共享、办结数据实时回流,实现逝者信息“一证识别”,待遇“一次结算”,遗产“一键查询”,结果“一次反馈”。蒋增钢说,我们正在努力打通更多部门数据,形成相关数据都可以查询,减少群众跑路。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