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区以统筹救助资源、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积极探索构建社会救助联合体,建立政府救助公共服务与社会关爱援助服务相结合的新型社会救助服务模式,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少”。截至目前,全区在册困难家庭1985户2919人,2021年已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1298.02万元,惠及各类困难群众12万余人次。
完善三个探访 发现困难群体需求
村社定期探访。组织网格员、小组长、志愿者排摸困难群众风险隐患和救助需求,对遭遇重大变故困难对象,70周岁以上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每周走访不少于1次;其他困难对象每月走访不少于1次。
镇街重点探访。组团联村干部或社会力量对遭遇重大变故困难对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重病重残人员、独居老人每季度走访不少于1次。
机关党员结对探访。结合“一村一社区一机关”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到联系村(社)结对帮扶。通过探访关爱和每月走访,推广“幸福码”场景应用,实时采集困难家庭基本生活情况及变化和个性化救助需求,打破“依申请受理”被动救助模式,帮助困难家庭实时办理线上救助申请,实现救助申请“码上办”、幸福清单“码上看”、帮扶工作“码上做”。2021年已累计走访各类困难家庭21542户次,发现家庭情况变化并及时救助437户次。
优化三项机制 实现救助精准高效
优化主动识别机制。开展新申请家庭家境调查和经济状况核对,复核在册困难家庭3724户次。主动排查村社除在册困难家庭以外最困难的3%相对困难家庭、大额医疗费支出家庭、老年人家庭,对符合各类救助条件的,主动帮助及时申请各类救助待遇。2021年度,累计已排查各类对象16290户,纳入低保低边救助151户,临时救助286户。
优化精准施救机制。提升社会救助标准,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102元,低保边缘家庭收入认定标准达到每人2204元。落实困难家庭“渐退”机制,对已就业不再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家庭给予一年渐退期,渐退期后实施收入减免,帮助困难对象实现稳定就业。2021年已累计帮扶渐退家庭76户次。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三个不让”救助,研究解决困难群众的突出困难。2021年已召开联席会议2次,解决共性问题10个,救助个案家庭5户。
优化精准服务机制。制作社会救助政策视频短片、发放《社会救助服务指南》《社会救助惠民政策清单》等,提高救助政策知晓率;改革救助流程,统筹协调链接人社、医保、教育、应急、残联、电力、住房保障办多部门的救助资源,提升智慧救助水平,实现14个社会救助事项“一件事”惠民联办,救助申请更方便、救助帮扶更及时。
健全三级平台 织密救助立体网络
建立村社服务平台。所有村社均建立村社服务平台,及时发现困难家庭,协助做好救助申请和调查核实,整合辖区内救助资源,链接惠民政策清单和困难群体清单,打通社会救助帮扶供需对接“最后一公里”。
建立镇街服务平台。依托镇街公共服务中心实行“一门受理”,方便困难对象救助申请。探索建立镇街级社会救助联合体,以困难群众的需求为靶向,制定帮扶方案,及时转介给相关部门及社会力量。
建立区级服务平台。依托区慈善和社会帮扶助中心,整合部门、群团组织、镇街、村社、社会组织等资源,建立区级社会救助联合体,有效链接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媒体、爱心人士等帮扶服务资源,推出“三个不让”“理想小屋”“靓厨行动”“童病关爱”“爱的陪伴”等救助项目,为困难家庭编织一张立体救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