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杭州这股助学“春风”吹暖了广元困难学子的心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08日 浏览量:839 次 来源:杭州日报
  离学校报到还有几天,曹燕一边帮女儿收拾行李,一边又将录取通知书拿出来,看了又看,摸摸封面上“成都大学”几个大字,又轻轻抚平有轻微磨损的边角。再过几天,女儿就将离开广元独自前往成都上大学。

  与此同时,一场来自杭州的“金秋助学·圆梦起航”助学金发放仪式在广元举行,包括曹燕女儿曹小雨在内的143名困难学生每人获得了3000元助学金。

  杭州“春风”助困难学子圆梦大学

  曹小雨家住广元市南河街道郑州街社区,由于家庭原因,十多年来,她都和母亲相依为命。

  “妈妈没说过,但我一直都知道,是因为要在家照顾我,她没办法外出务工,只能就近打些散工。”曹小雨说,这么多年,母亲一直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

  社区知道了母女俩的情况,介绍曹燕到社区做社工,工作相对比较轻松,离家近,每月能挣1500元,再加上400元的低保,每月能有近2000元的固定收入。

  微薄的工资要负担整个家庭的开支,母女俩的日子过得非常艰辛。南河街道工会主席夏国刚还记得第一次到曹家走访时的情形:“六十来平方米的家里,昏昏暗暗,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饭桌上,丁点荤菜的影子也没见着。”

  三年前,曹燕不幸患上肺部“肿瘤”,医生告知,必须手术切除。曹小雨陪伴妈妈奔走于各家医院,手术及治疗花费超过3万元。这让本就拮据的家雪上加霜。

  女儿读书用功又懂事,是这个家庭最让人欣慰的事。“听社区工作人员说过,曹家的小姑娘放了假,经常到社区帮妈妈一起做志愿活动。”夏国刚说。

  今年高考,小雨考上了成都大学的医学专业,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母亲曹燕的心情有些复杂,她既高兴又有点忧心,高兴的是女儿终于得偿所愿,但是,学费、生活费又该从何而来?

  “我没读过大学,身体也不好,没能给女儿好的生活。”曹燕说,正是因为家里困难,所以更希望女儿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这么多年,不是没想过让她读一个可以尽快就业的职高,但上大学一直是她的梦想,每天起早贪黑地学习,我砸锅卖铁也要支持。”

  21年已帮助近3万名学生走进大学

  在杭州,“春风行动”走过了21年;在广元,“金秋助学”也持续了22年。今年,在浙川结对帮扶的背景下,杭州、广元两地总工会开展协作与对口支援工作,首次将“娃哈哈·春风助学”项目延伸到广元市,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在当地教育局的引导下,曹燕申请办理了信用助学贷款。在办理贷款相关手续时,曹小雨的情况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随即告知其所在的街道办事处工会与杭州市总工会。经过核实后,曹小雨被纳入资助名单。

  “我感觉自己很幸运,在求学路上遇到了很多好心人。”曹小雨说,选择成都大学,是因为离家近,方便回家照顾母亲,现在学费和生活费都有了着落,她将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1996年,浙江对口帮扶四川计划开启,“鱼米之乡”与“天府之国”便开始了长达25年的“山海情缘”。曹小雨的事例只是在这片“山海情缘”背景下获得资助圆梦的一个片段。

  2000年,杭州市首次展开“春风行动”,娃哈哈便带头参与,成为捐款的第一家企业,年复一年不曾间断。目前累计捐款约1.15亿元,并于2011年设立“娃哈哈·春风助学”专项资金,帮助近3万名困难学生走进大学校园。

  “这股从西子湖畔吹来的助学‘春风’,一定‘不负年年信’,温暖广元市的莘莘学子。”杭州市总工会党组成员黄士君说。

  这也是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曾在写给春风学子的一封信中的所言所感。他在信中写道:慈善力量的爱如同《山海经》中的“息壤”,只要有一粒“微小的息壤”,借“春风”播撒世间,播撒广元,便能吹生出抵御万难的磅礴力量。

(文中曹燕、曹小雨均为化名)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