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1+X”结对帮扶活动爱心人士火热征集中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11日 浏览量:254 次
    一边是市民参与“春风行动”爱心捐款的高涨热情,一边是读者陆续来电咨询、报名“1+X”社会结对帮扶活动的踊跃举动。1月7日,杭州日报刊登《杭州今年继续开展“1+X”社会结对帮扶,本报开辟热线征集爱心人士》后,已不断有读者致电杭报,了解困难家庭具体情况,表达强烈结对意愿。

    近期,杭州日报将继续开通热线85109999,面向全社会征集爱心人士,与临安市昌化镇8户困难家庭结对,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

    一个母亲的新年心愿

    家住临安市昌化镇上营村的汤女士有两个让她骄傲的女儿。大女儿刚从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正在一家单位实习;小女儿还在宁波高等专科学校读大二,成绩相当不错。

    “我一方面觉得很幸福,两个女儿都很争气;一方面又感觉生活上的重担,让人透不过气来。”说这话的时候,汤女士的心情看起来很复杂。

    2008年,正当小女儿准备考大学的时候,汤女士的丈夫因为一次意外,突发脑溢血离开了人世,家庭的重担压在了汤女士的身上。汤女士仅靠编制羊毛衫等一些零活补贴家用,同时还要照顾70多岁的老父亲。两个女儿的学费,则是靠贷款和亲戚朋友的借款勉强凑齐。

    “两个孩子都很懂事,成绩不用我操心,也很少向我提要求。但是,现在小女儿一年1万多的学费,家里根本支付不起。同时,大女儿读书时借的学费钱,还要慢慢还。”汤女士告诉记者,学校里的助学贷款只能解决一部分学费,而且也有名额限制。

    “新的一年,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愿,只要能把学费凑齐,让小女儿能顺利把书念完,就很开心了。”坐在汤女士家布置简陋的房间里,记者感受到的是一个母亲的痛苦和无奈。

    热心读者咨询结对困难家庭详情

    和汤女士有着类似境遇的还有临安市昌化镇九龙村的老黄一家,以及昌化镇双塔村的老朱一家。2009年9月5日,老黄在山上打山核桃时,不慎从树上摔下来,造成高位截瘫,不仅不能劳动,而且还需要妻子照顾。老黄的两个女儿分别在读大学和高中。老朱自己身体有残疾,不能从事重体力活,儿子在宁波万里学院读大二。学费成了这些家庭绕不过去的“坎儿”。

    “因学致困的家庭,我们更应该帮他们一把!”临安市昌化镇综治办副主任王红英告诉记者,这8户家庭本身就是困难家庭,经济条件都比较差,再加上家里有孩子上学,学费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笔巨额费用。

     昨日,来自圣奥集团有限公司的一热心读者致电杭报,了解“1+X”结对帮扶的具体方式。

     据了解,本轮结对帮扶期限原则上不少于2年。全市的企事业单位可以结对帮扶多户困难家庭,企业家、社会个人每人结对帮扶1户困难家庭。在2年结对期里,结对者除了走访慰问所帮扶的困难家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提供一些慰问金和实物外,还可以帮助困难家庭成员联系介绍工作,力促他们实现就业再就业。此外,结对者还可以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子女就学难、家庭看病难等问题,通过自身的资源帮助困难家庭引进合适的项目,提高这些困难家庭的“自我造血”功能。

    冬天虽然寒冷,但是杭州市民的心却是火热的。有意向参与结对帮扶的市民,可以致电杭州日报热线85109999,或发送电子邮件至panyifeng@gmail.com报名。报名时请务必留下姓名、手机号码等详细联系方式,以便及时与您联系,为您提供这些困难家庭的情况,力促双方结成帮扶对子。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