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杭州的生活写成一本书,那么翻开过去一年的这一卷,这两个字时时出现在我们的眼睛里。
“以民主促民生”、“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品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带来阵阵寒意,但这些词语,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仍然感到温暖。重民生,在今年我市应对危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中,被反复强调,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这一年间,在以“生活品质之城”为品牌的杭州,改善民生被摆在最突出的位置着力推进。从保障性住房到稳定和扩大就业,从公交优先到停车新政,一桩桩一件件都实实在在地改善着百姓的衣食住行。
让我们依循着这些写在民生篇章中的关键字,回顾民生亮点纷呈的过去一年,展望充满希望的新一年。携手,传递温暖,接力前行。
【关键词 温暖】
第九次“春风”溢暖杭城
2008年的冬至时节寒流袭人,但在12月24日下午,一股股暖流从杭州大剧院溢出,蔓延在杭州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市隆重举行第九次“春风行动”动员大会,拉开了第九次“春风行动”的序幕。
9年的孜孜以求,“春风”已经由“一阵风”变成了“四季风”——从元旦、春节期间一次性经济救助拓展到夏季“送清凉”、开学送学费、物价上涨送补贴、失业在家送岗位、看病就医送保障等等。
和以往相比,这阵温暖的春风,从城市吹到了农村,从老杭州人吹向了新杭州人,涉及全市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5.6万户、13.6万人,“新杭州人”280多万。
第九次春风行动有一个创新亮点——开展“1+X”社会结对帮扶活动。“1+X”有两层含义,一层指1家企业或机关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结对帮扶若干户困难家庭,也可以是社会个人结对帮扶1户或若干户困难家庭;另一层指企事业单位或社会个人对困难家庭的帮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据统计,第九次“春风行动”,市本级和区县(市)共募集社会捐款1.086亿元,落实了12项面对农村居民和“新杭州人”的优惠政策,同时有2148家企事业单位、426名企业家和个人与6623户困难家庭进行结对帮扶。
【关键词 饭碗】
打造成一座充分就业的城市
李圆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在杭州一家制药企业见习5个月后,她接到了人事经理的通知:“本月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
“找份工作真不容易。”即将过去的一年中,许多求职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庆幸的是,随着政府“就业新政”的推出,就业机会也开始逐渐释放,多数人如同李圆一样最终捧起了“新饭碗”。
这个日子被记录在2009年3月22日,我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出台“就业新政”30条,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充分就业街道为载体,重点解决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杭州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失业“新杭州人”、大学毕业生四类群体就业问题,打造充分就业城市。
与以往的就业政策相比,新政更显“积极”,主要体现在:覆盖面更大。比如培训补贴的对象,原来只是失业人员、大学生等,现在拓展到用人单位和在职职工。含金量更高。比如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社会保险费补贴,从原来的每人每年1500元,提高到现在的每人每月300元。门槛变低。比如允许登记失业人员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下转第3版)
“留住职工就是留住财富。”促进就业,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的责任。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困难,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却在此时成为杭城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响应。2009年1月29日,我市召开全市社会责任建设先进企业表彰大会,200家企业发出倡议,号召全市企业承诺2009年不裁员,全市7000家企业积极响应。
【关键词 房子】
保障性住房体系的“杭州模式”
在电视剧里,来自内陆小城的郭海萍、郭海藻姐妹,毕业后,梦想在沿海大都市买房扎根。起初,海萍夫妇五年来,一直租住在一间十来平方米大小的房子里。从女儿降生开始,买房问题变得日益迫切,而房价却日日攀高,让他们的经济状况越发捉襟见肘……
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城市里上演。但在杭州,从“蜗居”到“安居”已经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这一年,杭州作出决策,加大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
坚持“租、售、改”三位一体方针,坚持“六房并举”总体要求,以实现“两个房等人”为目标,以解决“两个夹心层”住房问题为重点,以出台人才专项用房政策为突破口,加快打造保障性住房体系“杭州模式”。当前特别是要加快人才专项用房建设,打造人才保障性住房体系“杭州模式”。
今年,对于成晓雄来说是一个令人欣喜的一年,在来到高新区(滨江)工作的第9个年头,他作为该区首批突出贡献人才,选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随着各城区人才住房建设提上日程,时近年关,陆续在杭州创业就业的人才与成晓雄夫妇有着同样开心的是,他们享受到了政策,在这座城市安家。
买不起房子的城里人,有望在保障性住房里实现“安居”了。此时,在杭州农村,住房改造也在推进之中。2009年12月2日,我市召开全市城乡住房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强调要确保“省下达任务翻一番、四年任务三年完成”,尽快实现拆迁安置房“房等人”。
一周之后,又一项决策让住在农村老房子里的人们看到了希望。2009年12月11日,我市召开全市农村历史建筑保护暨全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决定明年起实施农村历史建筑综合保护工程,保护好8000幢农村历史建筑。
【关键词 行路】
停车新政和城际公交一体化切实惠民
年底,杭州许多市民都接到了一份特殊的问卷。
这份调查问卷一共设计了23道问题,包括22个选择题和1个意见建议题,主要围绕机动车总量控制、汽车牌照有偿使用、交通拥堵费征收等三方面征询市民意见。这23道问题是在11月初杭州市概括提出的“停车新政”12条设想基础上提出的。
关于“行路难”、“行车难”,是长期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着力破解的民生难题。2009年以来,我市先后推出新增停车泊位、推行错时停车等一系列措施。
在杭州的路上,不仅停车的泊位多了,红色的免费单车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随着公共交通系统的日益完善,“公交优先”概念在这座城市日益深入人心。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公交优先”战略,坚持地铁、公共汽车、出租车、“水上巴士(的士)”、免费单车“五位一体”,推进八城区与五县(市)公交一体化,加快建设“五位一体”的“8+5”品质大公交体系。根据计划,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5县(市)力争今年12月底前开通公交线路,2010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城际“公交一体化”。
同时,针对另一项市民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出租车,市委市政府在去年的12月29日,下发了《关于促进我市出租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有关事项的通知》,出台13项政策举措,以促进出租车行业健康发展。今年,我市还先后组织开展多次工程车专项整治行动、“四小车”非法营运和交通违法专项整治行动,维护正常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 求学】
不让杭州的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
家门口就有好学校,越来越多的杭州市民感受到这一点。
在这个背后,是这座城市在破解“上学难”上所迈出的又一大步。2009年6月25日,我市召开名校集团化办学座谈会,7月17日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的实施意见》,着力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延伸拓展,提出要在全省率先让每一位孩子能享受十五年“一条龙”式的优质教育,即三年学龄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段教育。
这是一个指日可待的目标——至2015年,杭州六个老城区中小学名校集团化覆盖率达到75%,幼儿园名园集团化覆盖率达到45%;全市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参与面达到100%;全市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到90%,其中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45%;全市优质义务教育覆盖率达到80%;全市优质高中覆盖率达到85%。
“让杭州的每一位孩子都能享受十五年优质教育,不让杭州的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这个城市的决策者如是说。
在基础教育不断优化的同时,家门口的大学——杭师大也成为这一年杭州教育的一个重点词。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题研究杭师大创一流工作。2009年6月29日,“杭州大学城”奠基,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对杭师大创一流工作进行专题研究,作出重要部署。
【关键词 医卫】
杭州人的“看病地图”大升级
看病,最重要的是方便。“我们要让800万杭州人(新杭州人)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平民化、普及化。让老百姓在三甲医院排队挂号时间不超过5分钟,随时能住院。”这是杭州市委市政府作出的承诺。
今年,围绕着推进医院布局和专业设置“两个调整”,市委市政府决定新建和扩建8家市属三甲医院。7家新医院,最迟都要在2012年初前启用,加上杭州市二医院的扩建工程,总投入预计超过100个亿。
同时,另一项有关于城市卫生与健康的活动也于这一年在杭州火热地进行着。2009年2月26日,我市召开杭州市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工作座谈会暨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对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推进“数字城管”和综合执法,提高“四化”管理水平。
半年后,一场有关于城市垃圾处理的变革在杭州悄然展开。9月25日,启动钱江新城、西湖风景名胜区、上城区生活垃圾清洁直运试点,按照“垃圾不落地、垃圾不外露”要求,探索桶车直运、车车直运,打造垃圾直运“杭州模式”。
【关键词 办事】
“两家两中心”线上线下破解“办事难”
10月18日,位于钱江新城的杭州“市民之家”落成开放。101个窗口,办理18类187个具体事项,居民大部分日常生活中需办理的手续,都能在这里一站式办完。
因为方便,所以受喜爱。据统计,第一个月里,“市民之家”共接待市民10.6万人次,平均每天接待量4100余人次。共受理事项约6.97万件,已办结6.91万件,日均2600余件,办结率达99.2%。
市民之家,仅仅是我市重点建设的“两家两中心”的一部分。2009年8月26日,我市下发了《关于建设“市民之家”、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功能,打造“网上行政服务中心”的实施意见》,启动建设指市民之家、新行政服务中心和网上市民之家、网上行政服务中心。
市民之家、网上市民之家,一个线下、一个线上,是面向市民群众的办事服务平台和议事议政平台;新行政服务中心、网上行政服务中心,也是一个线上一个线下,是面向广大投资者和法人的一个审批服务平台。建设“两家两中心”,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目的是给广大市民和投资者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通过“好办事”来“办好事”,进一步破解“办事难”,并且确保政府的权力能够更加公开、更加规范、更加高效运行,全力打造廉洁杭州,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