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八大新规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同城待遇”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4日 浏览量:243 次

杭州八大新规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同城待遇”

       让孩子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

  杭州出台“八大新规”,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同城待遇”

  今年9月,杭州市教育局出台了在杭就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同城待遇”的“八大新规”,其中包括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纳入名校集团或互助共同体、“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就读的学生每学期享受300元学费补助等等。

  学在杭州,不再是一句口号。

  故事一:开学前一天才被学校录取

  2005年,贾冬梅和丈夫离开黑龙江齐齐哈尔的老家,一起来杭州打工,家里的独子何穆峰只能由姥姥和姥爷代为照顾,虽然不舍,但很是无奈。那时,9岁的何穆峰还在读小学。

  “老人年事已高,孩子也渐渐长大了,要是能带在身边就好了。”4年多来,贾冬梅一直想把儿子接来杭州。今年7月,在老家读完初一的何穆峰终于来到了父母身边。

  因为已经错过报名时间,贾冬梅带着儿子一连跑了10多所学校,都被告知招生名额已满,有几所学校则让他们回去等消息。

  “我记得我们去明珠实验学校时,学校正在放暑假,一个老师也没有,门口的保安师傅说,让我们开学前再来看看。”贾冬梅的心里十分忐忑,因为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她都没有接到学校的电话。

  眼看离开学还剩没几天,贾冬梅觉得,让儿子留在杭州读书的希望不大了。“我给穆峰老家的班主任打了电话,说有事要耽搁几天,晚一点回去报到。”看着妈妈黯然的目光,何穆峰也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但他舍不得爸爸妈妈。

  8月31日早上,带着最后一点希望,何穆峰跟着爸爸又去了一趟明珠实验学校。“一位女老师接待了我们,说是要先去查一下,后来她很高兴地跑回来,说‘有名额了、有名额了’。”原来,初二年级刚好有一名学生转学,空出了一个名额。就这样,何穆峰成了杭州明珠教育集团学校初二(2)班的一名学生。

  故事二:想把小女儿也接来杭州读书

  “那段时间,爸爸为了我读书的事,天天在外面奔忙,有一天,他很高兴地跑回家,嘴里喊着‘可以读书了、可以读书了’,我听了也非常开心。”回想起5年前的那个下午,12岁的顾琪至今印象深刻。顾琪是胜蓝小学五(8)班的学生,跟何穆峰不同,在顾琪的学校里,更多的是杭州本地孩子。

  顾琪老家在江西玉山,8岁那年,她离开老家的爷爷奶奶,赶来杭州跟爸爸妈妈“会合”,同样因为错过了报名时间,爸爸顾晓鹏几经辗转,把女儿送进了胜蓝小学。

  当时的顾晓鹏是一名空调维修工,妻子给人做裁缝,一家三口挤在岳帅桥一间15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日子虽然清苦,但看到女儿每天背着书包,开心地跟杭州孩子一起读书,夫妻俩很满足。

  “很懂事、很能干,学习也很不错,一点都不比城里孩子差。”班主任朱旭丽老师经常看到顾琪捧着一本中英对照版的《飘》,读得津津有味,“她老家还有两个妹妹,一个4岁,一个才一岁。去年下半年,父母有事回了老家,小姑娘一个人在杭州生活了半年,自己吃饭、自己洗衣服、自己做功课,同学们听说了,都很佩服她。”

  “我最对不起的,就是这个大女儿了。”今年,顾晓鹏在转塘开了一家自己的空调维修店,每天更是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管女儿的功课,但顾琪很少让他操心。

  顾晓鹏现在的愿望,是把老家的另外两个女儿也接来杭州,“刚来杭州的时候,顾琪上学还要交借读费、学杂费和课本费,现在,跟杭州的孩子一样,我们也能免费读书了,过几年,我想在杭州买套房子,把另外两个女儿也接到杭州来读书。”

  举措:“八大新规”保障“同城待遇”

  今年9月,杭州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切实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8大举措,除了解决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就学问题,更要提升这群孩子接受教育的品质,让外来务工子女真正享受到了本地孩子的“同城待遇”。

  新规一:“一站式”招生报名机制。即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只需向暂住证所在的学校报一次名,不再需要多处奔波。学校不得拒绝符合条件的孩子报名,如学校人数超编,则由学校所在区教育局统筹安排,享受与学区学生同等待遇,学校不得收取借读费。

  新规二:学费补助制度。2009年9月起,对民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学生给予学费补助,补助额度不少于每生每学期300元。

  新规三:困难“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资助体系。来自特困家庭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可享受杭州本地学生同样的困难补助政策。

  新规四:成立杭州教育学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专业委员会。

  新规五:新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网(wgw.hzedu.net)。及时发布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教育的相关信息,提高就学信息的公开透明,开展教育经验交流。

  新规六:加大专项经费投入。杭州市从2005年起就开始设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专项经费,2009年秋季决定扩大此项经费,今年起按每生每年400元安排,除满足学费补助外,全部用于补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和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公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新规七:“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纳入名校集团化发展战略。鼓励优质公办学校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建构名校集团或互助共同体,2009年底以前全部完成。

  新规八:“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校长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体系,每位教师每年培训课时不少于48学时。

  官员访谈:

  给所有孩子

  同样的起点

  “在解决进城务工子女就学问题上,全国都是个大难题,杭州近年来也作了一些探索,今年再出‘八大新规’,就是为了推进教育均衡。”杭州市教育局初教处处长蒋锋透露,在2009年秋季杭城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中,有43.8%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初一新生中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比例也达到37.9%,均比去年有所增长。

  “目前,杭州市共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54所,杭州六城区有15所,杭州公办学校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比例较高的学校,甚至达到70%以上。”蒋锋表示,鼓励优质公办学校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建构名校集团或互助共同体,就是为了推进教育资源共享和师生交流结对,并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化。

  “杭州教育以名校集团化为战略,不仅要让更多的本地居民子女,享受家门口优质基础教育,而且要尽最大努力惠及更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杭州市教育局局长徐一超表示,“同城待遇”的这“八大新规”,就是为了实现每个孩子人生起点的公平性。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