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杭情施意 同心逐梦——杭州恩施携手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3日 浏览量:661 次 来源:杭情施意
  一头是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浙江省杭州市,一头是位于莽莽武陵山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脱贫攻坚将杭州、恩施两个兄弟市州连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猎猎旌旗下,杭州援派恩施州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背上行囊,三年如一日,与恩施土苗儿女共战贫困,共画同心圆。




  同心圆,画在祖国大地上

  2018年4月18日飞抵恩施的那一刻,杭州市帮扶恩施州工作队领队、恩施州委常委、副州长吴槐庆透过舷窗看着连绵起伏的巍峨群山,深感重任在肩。

  此时,恩施大地上,脱贫攻坚正是滚石上坡的关键时刻。

  恩施距杭州1200余公里,地处武陵山腹地、湖北省最西部,是全域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

  有数据为证:2013年,恩施州贫困发生率为30.61%。

  重任在肩,唯有争分夺秒。



  吴槐庆带领工作队深入脱贫攻坚一线,脚步遍布恩施州的88个乡镇,开展“遍访贫困村”活动,全面为当地“摸穷根”“诊穷脉”,先后撰写调研报告18篇,为扶贫协作精准施策打下坚实基础。
  
  杭州市帮扶恩施州工作队立足“恩施所需,杭州所能”, “向最难处攻坚,在最痛处发力”:

  在巴东县茶店子镇的悬崖峭壁上,杭州市帮扶恩施州工作队驻巴东县工作组与巴东县供水部门一起钻密林,爬岩洞,找水源。这里14个行政村、近2000户贫困户祖祖辈辈接雨水喝,一管清水进农家是他们的期盼。

  在重点贫困村、咸丰县忠堡镇马倌屯村,驻咸丰县工作组和当地扶贫干部实地走访,一起在玉米地旁找产业优势,谋发展;

  在利川市人民医院,就诊患者惊喜地发现多了一班讲普通话的医生,一问才知道是从杭州远道而来;

  ……

  20名援派干部、53名长期专业技术人才和450余名短期人才先后奔赴恩施,崎岖的山间小路上、校园的教室里、患者的病床头……脱贫攻坚一线,到处活跃着杭州人的身影。



  两地医疗机构结对子,填补了一个又一个医疗技术空白,“扶贫助残送光明行动”“重塑人生脊梁”“聪慧行动”……一个个公益项目落户恩施。

  两地人社部门携手推进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四千行动”(千人转移就业行动、千人技能培训行动、千名创客培育行动、千名铁军攻坚行动),抓实劳务协作联席会议、共建“双创”示范基地、职业教育扶贫协作机制等长效机制。

  随着扶贫协作不断深化,一段段佳话飞出大山,见证着杭情施意。

  同心圆,画在产业致富上

  在马倌屯村当过32年村干部的周文举,没事就爱在村里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里转转。

  该村曾是重点贫困村,在周文举的记忆中,产业园曾是连片的玉米地。他从没见过无土栽培,更没见过恒温大棚,他连道“新奇”。

  “养杭州的‘扶贫鸡’稳当。”是建始县业州镇风吹坝村群众的共识。

  稳当是因为有来自杭州的保障,把市场风险降到最低:



  先由杭州市滨江区与建始县92个贫困村共同出资组建“滨建公司”,投资2200万元,建设年产鸡蛋3800万枚的现代化蛋鸡养殖场。再由杭州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建始分公司租赁生产经营,依托明康汇成熟的销售网络,每天销售约10万枚鸡蛋,惠及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4378人。

  不论是新奇,还是稳当,脱贫群众都记住了那个城市——杭州。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基石。杭州市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10.9亿元,一手抓农特产业、旅游业,一手抓硒品入杭、浙企入恩,帮助当地夯实产业基础,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依托恩施的生态资源优势,发挥杭州在资金、技术、人才和渠道等方面优势,杭州市围绕恩施“绿色、有机、富硒”特色,多措并举帮助恩施推进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恩施农特产业全面提升。

  杭州市在恩施州建立了14个职工疗休养基地,创新“旅游+扶贫”模式,通过约4万名职工疗休养带动超过百万人次的杭州游客到恩施旅游。还帮助恩施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助推恩施加入世界旅游联盟,援建旅游大数据平台,引进浙商投资建设热门景区、共同开发农旅融合和康养休闲旅游项目,帮助恩施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截至目前,杭州实施帮扶项目872个,项目遍布恩施州88个乡镇,带动16万贫困户脱贫增收。

  恩施逐渐成为杭州企业家投资兴业的热土,两地共享招商资源,共同组织招商推介活动,共建产业园区17个,吸引90余家浙商(杭商)企业落地恩施,实际投资超过31亿元。

  3月中旬,恩施州按下复工复产“加速键”。5月,杭州为降低疫情影响,在全国率先发放爱心扶贫消费券,其中1000万元电子消费券定向用于帮扶恩施州和黔东南州两地农特产品销售。

  这笔消费券搅热了“五一”假期,6万份恩施硒产品被一抢而空,还创下恩施州单次消费扶贫活动的销售新纪录:513万元!

  “企业有救了!”受疫情影响,利川鸿发专业合作社收购农民的山药堆积如山,外销无门。这次活动一下去掉大半库存,负责人余芙蓉喜上眉梢。

  弱小时帮一把,关键时刻再帮一把。“老大哥”拉着“小兄弟”,在创业致富的路上稳步前行。

  同心圆,画在幸福生活上

  2019年底,来凤县的小琪琪和小春红在杭州萧山中医院接受了脊柱矫正手术,在“重塑人生脊梁”项目帮助下,她们圆了再次站起来的梦;

  也在这一年,宣恩县李家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民滕翠云在社区当养护工,不用再外出打工,圆了一家团圆的梦;

  8月28日上午,来自恩施州八县市的100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到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杭州轻工技师学院接受3年免费技工教育,由两地共同给予资金帮扶,毕业后还将推荐就业;

  ……



  这些梦想的背后,是对幸福的渴望,有杭州与恩施无数个追梦人在守护。

  杭州市上城区帮扶医生李淳不顾自己有晕车的老毛病,两个月跑遍鹤峰县9个乡镇,对慢性病患者进行摸排,收集回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建立起数据库,让慢性病患者得到智能化管理。

  周五飞到利川,在对口帮扶医院工作周末两天;周日飞回杭州,周一坐诊。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院长全仁夫两地连轴转救治患者,三年如一日,被人们爱称为“周末航班医生”。



  杭州129所学校与恩施州128所学校结对子,“四同步”(城乡同步课堂、教师同步研修、名师同步培养、资源同步共享)活动让大山里的孩子享受到杭州优质教学资源,孕育出“四点半学堂”“一米阳光公益课堂”“美央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等帮扶品牌。

  就业、就医、就学……每圆一个梦想,就有一个家庭更幸福,离贫困更遥远。

  他们还把“压箱底”的功夫留在恩施,永远造福恩施人民。

  两年的援恩征途中,李淳将一套慢性病智能数据库支持下的智能门诊和智能药房留在了鹤峰,这套系统将长久为患者带来福音。

  杭州在马倌屯村援建的恒温大棚正发挥效应,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20万元。

  结对以来,杭州帮助恩施州培训专业技术人才2.5万余人次、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5000多人次,输送先进技术70余项,打造出“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目前,恩施州八县市均已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23%,两地联手战贫取得阶段性胜利。

  2019年12月,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恩施视察调研时,充分肯定了恩施州脱贫攻坚成效和杭恩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认为杭州市挂职干部和人才带来了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杭州运用理念、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与恩施优势互补,帮助发展产业是管长远的,效果明显。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