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行动”畅通寒门学子就业绿色通道 |
7年助学援助15268人次,援助总额5124.1万元 |
现场
助学援助成寒门学子关注热点
家住下城区文晖街道流水北苑社区的王女士,夫妻俩双双下岗失业,现本人做清洁工,丈夫给一家单位打临工推销产品,无稳定收入。女儿于今年考入浙江树人大学,每年需15000余元就读费用。这使原本生活比较拮据的王女士家经济雪上加霜,曾一度想放弃女儿的学业。“正当我在女儿就读高校和家庭生活两难的困境中无力自拔的时候,各级工会和社工干部为我指点迷津,帮我申领助学援助金。”
当王女士于日前到市总工会帮扶中心领取5500元助学援助金时,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激动,十分感慨地说:“‘春风行动’圆了我女儿的大学梦。”
杭州市寒门学子翘首以待,新学年持证困难家庭和纯因学致困家庭的助学援助分别于7月1日和9月1日启动,在社会上特别在困难家庭中引起强烈反响。作为“春风行动”助学援助金的发放点——杭州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为全市助学援助的中心和热点。一段时间来,到该中心咨询申领助学援助金政策的热线电话应接不暇,前去领取助学援助金的困难家庭接连不断。
机制
助学援助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杭州市委、市政府为不让一名困难家庭子女因家庭贫困而失学,把解决“就学难”问题列入“春风行动”的一项主要内容,并以此作为对困难群众实施长效帮扶的一项重要举措。
早在第一次“春风行动”时,市委、市政府推出对困难群众生活保障的7项优惠政策,其中一项就是对持证困难家庭就读中、小学子女免交学杂费,特别是就读高中的寒门子女每学年可减免2000元的学杂费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就学困难。
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凸显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由于学校隶属关系和地域不同等原因,就读高校的寒门学子却无法享受学杂费减免的优惠政策。而事实上,子女就读高校的困难家庭经济压力更大、更需要得到助学援助。对此,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从第四次“春风行动”开始,凡持有《杭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的困难家庭,其就读全日制高校(含大专、高职)的子女,按每生每学年2000元的标准,可得到一次性“春风行动”助学援助。
从第六次“春风行动”开始,助学援助实施办法得到进一步深化,实现分类援助,即分为持证困难家庭和纯因学致困家庭两类分类援助。对申领《助学援助证》的纯因学致困家庭,每生每学年给予5500元助学援助,从根本上消除困学致困的窘境,从而进一步完善助学援助机制。
成效
助学援助已成助学帮困主渠道
家住文晖街道流水西苑的缪敏鑫2006年7月考上浙江理工大学的动漫专业,每年学费18000元。父母亲在上世纪90年代就下岗了,没有正式工作,只能靠打打临工维持生活。因为家庭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小缪一度想放弃学业。
2007年3月,父亲缪国顺接到社区工作人员通知,说市里有一项“春风行动”助学援助可以申请。“当时感觉很激动,孩子的学业问题终于有救了。”缪国顺告诉记者,社区工作人员非常负责,不仅给他们传达市里的政策,还全程帮助他们准备各项申请材料,
“明年,孩子就要本科毕业了。等他工作之后,我们的经济压力就会小很多了。”缪国顺说。
春风吹拂杭州大地,带给寒门学子的是温暖和信心。不只是缪敏鑫,我市还有一大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在“春风行动”助学援助的帮助下,实现了在高等学校求学的心愿。7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春风行动”助学援助取得了明显的实效:共援助寒门学子15268人次,助学援助金发放总额达5124.1万元。其中,援助持证困难家庭子女9295人次,援助额达1838.95万元;纯因学致困家庭受助子女人数5973人次,援助额达3285.15万元。“春风行动”已经成为杭城助学援助的主渠道和主旋律。
创新
助学援助已向就业援助拓展
江干区丁桥镇大塘社区的许多居民都认识一个叫邬丽丹的社工,人们对她最深的印象是她脸上的笑容。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她是江干区第一批享受“春风行动”助学援助的困难家庭学生。去年,邬丽丹从杭州师范大学体育系毕业后,江干区总工会又积极为她牵线搭桥,帮她安排暑期实习。今年4月,她顺利通过了大塘社区的社工招考,成了一名出色的社区工作者。
“‘春风行动’助学援助激起了受助学生的自信感恩之心,我们很多学生在助学援助行动的帮助下,顺利实现了就业。同时,我们又积极突破帮扶手段,将帮扶内容从就学到就业的延伸。”江干区总工会副主席杜菊英介绍,仅今年,该区总工会以市总工会“11211”促进就业援助行动为契机,先后与市总工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或独立举办5场招聘会,提供岗位159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