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说我们是最美逆行者,但我想说,是这个时代给了我们机会”“我立志要把地铁司机这件小事当成大事做”……5月26日,福州地铁2号线鼓山车辆段车间里,讲述者激情澎湃,工友们掌声如潮——覆盖整个八闽大地的福建工会“大学习”活动,由此拉开帷幕。
把学习课堂搬进车间工地,借助新媒体拉近宣传的距离:福建在省市县三级工会中开展演讲比赛、百万职工学习竞赛,办起“云阅读”“微课堂”。目前,这项“大学习”活动已举办了338场。
与此同时,千余公里外的山西,一场主题为“立足岗位、奋勇争先,建功高质量转型发展,争当新时代最美劳动者”的大规模劳动竞赛,正在各行各业职工中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中无人机应用、CAD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智慧家庭工程师等新职业技能竞赛吸引了一大批青年选手。
从用“大学习”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到搭建产业工人提素建功平台,一南一北两地工会交出的工作成绩单,道出了各级工会共同的工作理念: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展现工会力量。
开辟职工思想引领“新阵地”
在广东东莞务工17年、沉浸图书馆12年的农民工吴桂春,因为一封131字的“告别信”,一夜成为网红。一周后,这位农民工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在“中国梦·劳动美——决胜小康奋斗有我”全国职工主题阅读首场活动上,受聘成为“东莞市职工书屋公益代言人”。
全国工会职工书屋建设始于2008年,如今,全国总工会命名建设的职工书屋已达1.24万家,带动各地工会建成12万家职工书屋,覆盖8000多万职工。这一工会工作品牌不仅丰富了基层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更成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阵地。
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是工会组织的重要政治责任。聚焦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工,各级工会不断丰富传播手段、创新表达方式,把正能量注入社区、企业、车间。
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4年再次来到宁夏视察,激励着各族职工勠力同心、奋楫笃行。宁夏回族自治区总工会结合“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全媒体、广角度向广大职工播报习近平总书记的“宁夏时间”。随后,区总工会迅速对学习贯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组成宣讲组深入基层,面对面向职工宣讲,掀起学习贯彻热潮。
而在邻省甘肃,劳动者成为今年5月“天空最亮的星”。 从4月30日起,城市里的人们只要抬起头,就可以看到一道道五彩缤纷的灯光秀,来自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出现在巨大屏幕上,用自己的故事讲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真谛。这是甘肃省总工会与甘肃省委宣传部联合启动的“向劳动者致敬”亮灯活动。3天里,14个市州在临街大型显示屏、楼体亮化灯具上同步播放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宣传语、宣传片。
如何用“小故事”讲好“大道理”,让宣传真正触达职工内心?在解答这一课题时,各级工会“创意”不断,更打造了一批符合青年人特点的宣传教育品牌。
——天津工会向广大职工推送8个专题的“津工微课”,并发挥“津工智慧平台”优势,大力宣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江苏工会邀请劳模工匠和思政教师讲师组团,进校园讲劳动故事、职业精神、成长成才经历,进企业讲新思想、新理论、党史、工运史,仅活动启动仪式就通过现场观摩和网络直播吸引79万职工观看。
——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山西工会建立了100个示范性宣讲站点和100支宣讲队伍,进行分层次、分众化专题宣讲。
——辽宁省总工会开展网上职工思想状况问卷调查,并组织全省职工开展战“疫”网络诵读、书法等比赛,征集了一大批来自一线职工的优秀作品。
——云南省总工会制定《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并指导各级工会开办网站、抖音账号等187个媒体矩阵,构建网上网下一体、主流媒体和工会宣传阵地联动的新机制。
紧跟时代发展、适应职工队伍变化的举措,把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有温度,提振了广大职工的信心决心——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擦亮建功立业“老品牌”
“奋进新时代,创造新奇迹。推进高质量发展上海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来了!”临近“五一”国际劳动节,上海市总工会联合8个部门启动的竞赛活动刷屏职工“朋友圈”。
这项将持续1年的竞赛活动规模庞大:除市级层面的4大板块9个方面劳动竞赛外,52个区、相关产业集团也将同步开展;同时,推动160万人次的职工技能培训、培育1000个创新团队、推进1000项职工优秀创新成果转化、实现高技能人才占比超过35%。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有着80余年历史的劳动竞赛有了新任务:凝心聚力决胜小康。
5月14日,重庆市总工会与四川省总工会签订了战略协作框架协议,两地工会将在众多领域开展协同合作,包括开展“建好双城经济圈,打造西部新高地”劳动竞赛,“川渝共唱‘双城记’,水陆互通促发展”劳动竞赛等,这些系列活动将对两地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在黑龙江,全省范围开展百万职工劳动竞赛、百万职工“五小”创新竞赛、百万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百万职工节能减排竞赛、百万职工“安康杯”竞赛,并利用“智慧工会”平台,实现“百大项目”、规模以上企业和国有企业劳动竞赛全覆盖。目前,参赛企业达到3.2万家、参与职工达262万人次。
在各级工会的持续努力下,立足区域发展实际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遍布各行各业——
海南工会围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等主导产业,开展“我为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贡献”主题劳动竞赛;河北工会筹备启动“六比一创,建功雄安”全国引领性劳动竞赛,参加雄安新区建设续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的136个团队全部踊跃参加;河南工会实施了“凝心聚力决胜小康”和建功新时代主力军行动,开展120个工种的省级技能竞赛、200多个重点工程立功竞赛、1000家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和“安康杯”竞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战场上,活跃着广大工会干部的身影,制定出一项项长效机制,搭建起一个个创新平台,让越来越多一线职工的“小改小革”彰显出巨大能量。仅以国家科技进步奖为例,14年间已先后有19名技术工人经由全国总工会推荐登上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他们的创新成果填补了一批国内空白,展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困难职工家庭却不期而遇了一份“娘家人”的温暖——4月份,家住山东的1862户全国级在档困难职工分别拿到了每户3000元的生活补贴。与此同时,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地工会也将这笔抗“疫”特殊福利送到困难职工手中。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各级工会为20.38万户困难职工家庭和27.24万户低收入职工,发放了疫情补贴和送温暖慰问金。
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时刻,全力以赴完成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任务和扶贫脱贫工作,成为压在广大工会干部肩头的重任。
健全完善职工服务体系——吉林工会建成的职工服务站数量实现了10%递增,总数达到2324家,并实施了“一站一品牌”特色服务。新疆建立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主抓、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对困难职工、低收入群体进行拉网式摸排。
救助力度和范围不断升级——天津工会对一个年度内个人自负医药费总额超过6万元的在职职工,分梯度给予1万至5万元大病救助金,并实施持卡会员专享救助保障。贵州工会深入实施“建工会·促就业”行动和“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围绕服务易地扶贫搬迁开展就业招聘活动465场次,13.2万人次参加;组织就业培训456场次,2.7万人次参训,促进就业4.2万人。
采取专项行动,决战脱贫攻坚——福建工会开展“万名工会干部进万家”帮扶行动,采取电话回访、结对子等方式,随时掌握新冠疫情对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和意外致困户的影响。广西工会联合有关部门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对全区城镇困难职工逐一线上线下比对排查,着力为困难职工构建“六条保障线”、实施“两个全覆盖”。云南省总工会机关带头结对联系帮扶困难职工,深入开展“户户清”专项行动,筹集送温暖资金1.29亿元,帮扶慰问职工27.4万人。
值得关注的是,各地工会实行了第三方评估,完善困难职工退出机制,建立预防返困机制。如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工会全部启动了第三方评估工作;海南工会建立预防返困机制,将在档困难职工纳入医疗互助范畴,健全完善相互衔接、层次清晰、各有侧重的梯度帮扶格局。
与此同时,各级工会把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服务大局的重要切入点,开展工会消费扶贫行动,对口援疆援藏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助推定点扶贫点脱贫等,确保承担的脱贫攻坚任务按期完成。如全总在20年的时间里,先后派出14批55名干部,到榆社、和顺、壶关等定点贫困县挂职扶贫,累计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用接力扶贫打造“暖心工程”。
2020年过半,一个个喜讯传来:广东全省建档立卡困难职工由2016年的16.4万户下降至目前的6196户;吉林已有4176户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年底要实现全省困难职工全部解困脱困。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这已不仅是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的愿景,更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中慢慢成为现实。
(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