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居住证、邻里闹纠纷、家有难事儿,找谁?很多人第一反应:找社区。但在余杭东湖街道万盛商贸城区块,1万多户单身公寓住户和1200余家经营户的答案却不一样:找社会组织。
为了解决万盛商贸城区块服务和管理“真空”难题,去年5月,东湖街道积极探索城市基层治理新模式,建立了一个“虚拟社区”——红色青年社区,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由社会组织承接管理该“社区”并提供公共管理与服务。除了迁户口,其他社区能办的事儿,都可以在这个“社区”得到解决。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多方主体之一,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载体。如今,杭州各类社会组织总数超过4.8万,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48个,已超过了民政部2020年全国预期实现值。
近年来,杭州从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维护社会平安、解决民生重点难点问题入手,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健康有序发展营造良好的“善治”环境,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参与协商民主、救助困难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提供公共服务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努力走出了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之路。
从“草根”到专业,杭州很多社会组织都拥有相似的成长之路。在江干区钱江苑社区,戚宝兴公益服务中心就是由一家5人组成的服务站,发展成为50多人的专业化社会组织。
已连续8年为社区居民提供管道疏通、家电清洗、法律服务等,让更多的社区百姓感受到来自身边的温暖。“小型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贴近生活,了解大众的多样性需求,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以较快速度解决大量的社会问题。”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社会协和”工程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健康有序发展,探索形成了“社会组织+网格+治理”常态化工作机制,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各类社会组织协同参与下,很多基层治理的难题也迎刃而解。比如,上城区清波街道引导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共同参与,最终催生首部老小区加装电梯问世。拱墅区引入社会组织指导小区业委会选举和运行、提升业委会和物业管理能力、加强小区治理,有效解决了老旧小区环境改造、消防安全、拆除违建等治理难题。桐庐村级商会与村两委会互动合作,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和谐邻里关系、村级慈善事业等重大活动,走出了“善治+自治+共治”的新路子。
2014年,杭州在全省率先成立社会组织综合党委;2017年,成立杭州市市级部门第一家党群服务中心,并率先实现社会组织审批服务事项网上跨部门联合审批目标,各项审批服务事项审批周期普遍缩短一半,大大提高工作效率;2018年,又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社会组织党校。“如果说社会组织‘花开遍地’,党建引领则‘香飘四方’。”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在新时代社会治理中,我市将不断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通过打基础、重引领、创特色,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协和、平安建设、脱贫攻坚等三项工程,让社会组织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推动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以及居民自治之间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