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爱做慈善的“章尘”到底是谁?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12日 浏览量:632 次

  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常绿,一个以“四季常绿”来取名的小镇,从来不乏拥有家国情怀的人士,从已经牺牲的烈士蒋忠到如今几乎每年出现在“春风行动”捐款人名单中的“章尘”,都在用他们的大爱滋润着富阳这片土地。



  

  “章尘”其实是位老师

  

  4月底的富阳天气,有些微凉。

  

  大章村村民章尘站在家门口招呼前来采访的记者。他的皮肤黝黑、背有些驼,身上穿着蓝色系衣服——浅蓝色的棉毛衫外套着深蓝色的运动服,一看就有好些年头。妻子走过来扯扯他的袖子笑着说:“外套不是他自己的,是我外甥读书时穿剩下的校服。”章尘听着略显尴尬,操着一口流利的方言,低头为自己辩解:“我是穿着下菜地的,习惯了,无所谓的。”

  

  这位现年73岁、看着再普通不过的老人,每天除了下地劳动以外,重要的习惯就是阅读报纸,从阅读中提升自己思想境界,从报纸上获取各种知识信息。作为看报的一个衍生产物,十多年来他用“章尘”这个名字,捐出了一笔又一笔的爱心善款,亲友间却鲜少人知道。如果不是走村入户下基层,在常绿镇工作多年的社会事务办主任赵玉娥恐怕也会不小心错过:区慈善总会一直关注的爱心人士“章尘”就生活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是一位已经70多岁的老人,且正好是曾经教过自己数学课的章老师。

  

  章是常绿镇的大姓,“章尘”不是章老师的真名,却是他在做慈善这件事上愿意对外公开的唯一称谓。他说,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粒“微尘”,做慈善是他个人的事情,不值得说太多,不想被对号入座,也不愿被人打扰。

  

  年轻时受过国家恩、同学恩、社会恩

  

  1947年出生的章尘,兄弟姐妹6个,他排行老二。70多年的人生历程中,他经过不少坎坷,但困难之际总有人无私地伸出援手,给他送去一份温暖。

  

  早年,章尘家里成分为“贫农”,吃不饱饭是童年最深刻的印象。直到读高中,生活才有所改变。那时富阳中学招生,按照成绩和家庭因素,他被列入备取生。在那个物资极度缺乏的年代,读书并不是人们眼中最好的出路,章尘也做好了初中毕业就回家务农的准备。可幸运的是,他被富阳中学录取了。

  

  那一届的富中,共有两个班。百余名的学生中,来自常绿的学生有七八个。在这些常绿学生中,章尘的家庭最困难。由于没有交通工具,17岁的他挑着一担番薯越过山岭,步行七个多小时才到学校,这是他重要的伙食。不过因为家庭困难,他也享受到国家乙等助学金,每个月可拿到6元多的补贴。“那时一碗光面只要9分钱,6元钱换成饭菜票能吃上一个月。”

  

  1966年是新中国历史上十分特殊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高考制度取消,也正是这一年,章尘高中毕业,成了最后的“66届老高三”。在毕业前,他响应学校号召前往皇天畈农场劳动,无奈中途生病回家休养。让章尘意外的是,得知消息的同班同学们,你五角、我一元发起捐款,凑出十多元给他送来。“1966年十多元钱不少了,可以算是给我们家雪中送炭。”

  

  1968年,章尘回到老家生产队。起初,生产队的部分人员对他并不友好,似是有意磨一磨他这个书生的性子。有一次,生产队员要上山将做纸的原料青竹背下山,资历老的人偷懒只背了280多斤,却能挣上10个工分,章尘背下350斤,却只记了5个工分。“当时个子高的女人做工都能记6个工分。”年轻气盛的章尘虽不服气却也没办法。但是生产队长搞突击检查发现了这事,认为章尘这个年轻人做事不耍滑头又肯干,就开始重点培养他,让他当拖拉机手、做赤脚医生。章尘说:“那时当拖拉机手可了不起了。”1971年杭州师范学校(属中专)招生,当时的常绿公社(相当于现在的镇政府)推荐了两个人,其中一人是党员,另一人就是章尘。一年半后,他毕业分配到春江中学教书,从此走上了教学道路,曾在常绿中学等多所学校任职。

  

  回馈社会,最多时一次捐出一年工资

  

  年轻时所受的点滴恩惠,尽管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却依然清晰地烙在章尘心上,并在他快退休时转化为一种正能量回馈社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为一个人,你不记恩是不对的。”章尘总是这么告诉家里人。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这件全国人民为之欢呼的盛事,章尘用了另一种方式庆祝。2003年,听说浙江省文明办、省体育局、省公益事业基金会发起“北京·公益林”项目,月收入1616元的他邮寄捐助了50元,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支持国家体育事业。

  

  2004年,超强台风云娜登陆浙江温岭,这是1997年以来在国内登陆最猛烈的一次台风。浙江省慈善总会发起募捐行动,为受灾人群捐款。从报纸上看到这一消息后,章尘坐不住了,揣着2.5万元现金,坐上前往杭州的车子。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周折,终于把钱送到了浙江省慈善总会。因为不想张扬,他婉拒了媒体采访的要求。

  

  在这一年,章尘的工资仍是全家最主要的收入,2.5万元差不多就是他们一年的收入,不过这些都阻挡不了他做好事的脚步。“儿子研究生毕业,原本这钱计划给儿子找工作用的,后来儿子顺利找到工作,这钱就用不着了,不如给需要的人。”



  

  热爱家乡,帮助有需要的人

  

  此后,章尘的爱心捐助就没有停止过。只是由于年岁渐高,感觉跑杭州不方便的章尘将关注的重点放到了富阳,陆续向春风行动、“圆梦课桌”活动、村里修建老年食堂等捐款捐物。

  

  不过因章尘并不愿将自己多年的捐款单据呈于人前,也从不统计自己捐款数额,记者只能从侧面了解核实他的一些捐款行为。

  

  目前资料可查的是2008年、2010年、2013年、2014年以及2016年开始到2019年的区慈善总会捐款记录上,都有章尘的名字,捐款金额从200到5000元不等。尤其是这三年来,他以个人名义参与“春风行动”,每次捐款金额都达到5000元。“他穿着很普通,看起来像刚从地里劳作完的老农民,后来才知道是位退休老教师。”区慈善总会办公室主任臧华军对于章尘的印象深刻,因为他是春风行动中为数不多的以个人名义捐款者之一。

  

  2018年,得知富阳正在开展“圆梦课桌”活动,章尘兴冲冲地将1万元送到了慈善总会,只是来得不巧,刚好那一季的“圆梦课桌”活动结束。近期,从滴水公益传来消息:章尘的1万元已经换成了25套讲台,将于5月2日发往云南、贵州等地的六所学校。按照他的意愿,这些讲台全部不留名字,只用“爱心人士”代称。“像这么大年纪还一次性捐出这么多钱的个人,目前在圆梦课桌计划中还没有。”滴水公益工作人员“文子”说。

  

  对于慈善公益这件事,章尘可谓是不遗余力。前年,大章村修建老年食堂,章尘拿出了3000元。不仅如此,平时他还将冬瓜、土豆等时令蔬菜送到老年食堂去。此外,村里沟渠上的水泥板坏了,也是他自己花钱去买来铺上,为的就是让老百姓走路更方便。

  

  生活简朴,曾经一年吃了40个冬瓜

  

  尽管对陌生人十分大方,但章尘和妻子的生活却很简朴。

  

  章尘家原本是三兄弟一起造的两层小房,每家一个小开间,落地面积仅30多平方米。上世纪80年代,随着儿女的成长,原有的老房住不下了,章尘在屋后兴建一幢落地面积40多平方米的新房。因为没钱,妻子从娘家借了几千元作为启动资金。建房、生活、还债各种压力一起袭来,仅有一份工资收入的夫妻俩只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那时一个电力工人来家里抄电表,看到我们只有一碗冬瓜、一碗干菜汤,说我们怎么这么艰苦的,隔了一个月他再来抄电表时,看到的还是那两碗菜,笑着说‘你们两碗菜吃了一个月啊’。”妻子说,那一年家里吃掉了40个冬瓜,孩子们想吃肉,他们只能哄他们,等过年就有肉吃了。

  

  即使到现在,两人的生活已经改善很多,他们仍然坚持过十分简单的日子。“平时只买猪肉,很少买虾蟹,水果也不吃贵的,就买些香蕉苹果。”章尘的妻子说,为了省点钱,厨房后门台阶 上的瓷砖都是章尘自己铺的。对于丈夫的慈善公益行为,这位豁达的老太太说:“钱是他自己赚的,怎么花也他自己作主。”

  

  “人生有三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娱自乐。”聊得深时,章尘作为人生信条的“三乐”脱口而出,他说,人不能总跟别人去比,要学会跟自己的过去比,这样对生活的满足感会大大提升。至于未来,他仍希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地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富阳春风办)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