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拱墅区民政局坚持多措并举,以编织“立体式”社会救助体系为抓手,不断推进新形势下的社会帮扶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强排查,完善帮扶救助机制。按照“宽进、严管、慎出”的工作思路,加强对低保、困难群众的动态管理。主动发现、密切跟踪低收入家庭生活状况,对于符合杭州市低保、困难、残保及区级困难家庭等救助保障政策的,及时按照相关救助保障政策,为其办理相应的救助保障待遇,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二是察民情,凝聚帮扶救助合力。积极开展为困难群众捐款献爱心、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等活动,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走访、群众评议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全面摸底排查因医疗费用、学费支出较大导致家庭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支出型贫困家庭,将实际生活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是全覆盖,严守帮扶救助底线。按照“简政放权”的要求,减少社会救助中间审批环节,提高社会救助绩效,探索将慈善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到街道,充分发挥临时救助高效率、快反应的特点,对因遭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家庭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及时给予临时救助,使临时救助制度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同构筑一张严密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杜绝出现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情。
四是保畅通,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建成全区社会救助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区总工会、区教育局、区人社局、区民政局、区残联、区司法局、区计生局7个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及区属10个街道之间的困难救助信息共享,为各部门、街道开展社会救助工作提供切实的依据和参考,有效避免出现重复救助、多头救助等问题,提升社会救助的总体绩效。
五是先介入,实施“助医绿色通道”。充分整合救助资源,将医院、医保、临时救助形成体系,以“群众—社区—医院”三方合作的形式,根据低保困难户的实际情况,将救助关口前移,变“事后救助”为“事前救助”,避免出现低保困难户“因贫弃医”的现象,同时提高救助资金利用效率。实施以来,已为700多人次的患急、重疾病而又无力支付住院押金的低保困难户垫付住院押金9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