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就业援助新机制
扎实推进促进就业工作
江干区闸弄口街道办事处
闸弄口街道地处江干区东北部,辖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有16个社区,常住人口2万余户5万多人。作为杭州市最早建立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站、首批公益性岗位试点街道和杭州市创建“充分就业街道”试点单位,近几年来,街道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和区委、区政府争创生活品质新示范区的总体要求,按照打造充分就业城市、充分就业城区的工作部署,坚持以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为突破口,以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为平台,以创建成为充分就业街道为抓手,总体谋划、分步推进,创新机制,狠抓落实,在提升就业援助服务水平、帮扶困难群众再就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辖区内除3个新筹建社区外,其余13个社区均达到了市级“充分就业社区”标准。街道也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先进集体、杭州市再就业工作先进街道等荣誉。
一、立足区域实情,高度重视促进就业工作
闸弄口作为一个老街道,是一个困难群众相对较为集中的区域,居住人群主要以原国有企业职工和拆迁安置户为主(原国有企业职工约有1.3万人,拆迁安置户约有2.5万人,主要是城站火车站及鼓楼等地的拆迁户)。在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就业受影响最大的就是这部分人群。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对于街道来讲,关系更为重大。为此,街道始终牢固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的理念,将其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列为社区分类管理的首要课题,制定出台了创建充分就业街道工作方案,专题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由街道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充分就业街道工作领导小组,并坚持特事特办的原则,加强工作力量,加大财力投入,强化考核力度。各社区也成立和完善了工作组织,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社区公共服务站的首要任务,优化服务,落实举措。街道、社区高度重视充分就业工作,举全街道之力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服务,解决就业难题,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
二、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就业需求信息
在面上,所有社区都实施“四一一跟”法,即社区每日将各类信息汇总一遍, 每周由分片责任人对分片区域走访一遍, 每月对社区再就业情况普查一遍, 每半年定期对全社区就业形势分析研究一遍,全面建立失业人员跟踪服务档案。同时,积极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及“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四送”活动,使就业困难人员不出家门就能了解政策,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在点上,开展重点人群专项调查,建立重点对象结对联系制度,推行“就业援助卡”、“就业援助员”和“就业援助服务平台”(简称一卡一员一平台)就业帮扶举措,重点掌握“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及辖区困难家庭的未就业大学生情况,深入分析未就业原因,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办法,开展“四个一”的个性化服务(即:上门服务;即时服务;承诺服务;一站式服务)。
三、搭建三级平台,实现供需信息全域对接
三级平台就是社区工作站、各片就业援助社、街道就业援助中心。在社区,以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为主体,将本社区划分为若干片,由社区干部牵头,整合该片区由社区党员、志愿者、楼道小组长、退管联络员组成的就业信息员队伍,将调查和日常信息掌握责任分解到人,全面动态掌握就业困难人员情况。切实加强与辖区单位的沟通联系,充分挖掘就业岗位资源。即时掌握发布各级各类岗位信息,进行针对性地配对,及时向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信息和推介援助;在片上,将所有社区按片划分为南、中、北三大区域,分别建立就业援助服务社。实现与街道就业援助中心、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的无缝连接,即时滚动向本片区居民发布用工信息。针对本片区社区层面无法实现有效推介和配对的就业困难人员,在本层面做好就业援助工作,仍有困难的,上报街道就业援助中心予以配对;在街道,设立就业援助中心,梳理整合、统筹掌握各方各类就业和用工需求信息,并对片就业援助社难以配对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更高层面的配对,做到逐层配对、重点援助、资源共享、一个不落,努力把它打造成为一个集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创业服务以及为用人单位提供政策咨询于一体的“一站式”公共就业服务平台。
四、强化政策落实,不断促进用工岗位开发
用工需求在减少,用好政策是关键。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街道认真贯彻执行市、区有关就业政策,切实用好区里加大企业街道吸纳持《就业援助证》人员补贴力度、扩大公益性岗位范围等措施,着力挖掘就业岗位资源,重点在三个方面进行了努力:一是“一送传两情”。除了通过街道党建联席会议、年度经济工作会议、社区与辖区机关事业单位共建活动等载体外,街道还紧密结合企业送温暖活动和辖区单位走访活动,在送去党和政府关心的同时,广泛宣传市、区有关用工补助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挖掘用工岗位资源,优先使用和关心关爱本地区就业困难人员。二是“一岗解两难”。基于街道范围内老年人较多、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广泛的实际,在全市率先推出了为老助老生活服务员制度,并将其纳入公益性岗位范围,实现了“一岗解两难”。近期,街道又根据区里新的政策,在助业、助残等方面进行了“一岗解两难”的积极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一街显多能”。街道于2004年建立了失业人员创业一条街,专门腾出700余平方米的社区服务用房,投资38万元,统一装修,开办了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早点饮食、日用百货、文化用品、修理、理发等七大类经营服务项目,不仅解决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同时以创业促就业,变“输血型”为“造血型”安置。如今创业一条街作为失业人员反哺社会的平台,通过拜师学艺,成为有创业梦想失业人员的培训基地。
五、强化激励考核,打造一支就业“红娘”队伍
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必须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为此,街道努力培育打造了一支就业援助“红娘”队伍。这支“红娘”队伍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由就业援助员以及站室劳动保障专管员组成,另一部分由就业信息员和其他有志于就业援助的社会人员组成。对前一部分人员,一是建立了信息月报制度,每位就业援助员和劳动保障专管员要把当月采集的岗位信息、配对的人次及新增失业人员信息上报到街道劳动保障站,形成报表;二是中心及片区例会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例会;三是片区值班制度,片区内每个社区的劳动保障专管员每周都要到片就业援助服务社值班半天。同时街道还组织了专门的培训教育,建立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加大考核激励力度,实现工作业绩与个人待遇挂钩。对后一部分人员,根据其为街道社区提供的就业岗位信息、推介成功的就业困难人员数量等,分别确定不同标准予以奖励。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今年街道将专门投入30万元,设立就业援助考核奖励专项资金,用于上述奖励激励。对就业服务专业机构帮助辖区范围内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的,街道也将参照就业援助“红娘”队伍政策予以奖励,从而形成街道、片、社区三级联动、以片联网,社会专业机构、专业人员互动互补的良好格局。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就业市场带来的严峻形势,下一步街道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促进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困难群众的就业工作为重点,深入开展充分就业街道创建工作,切实提高就业援助水平,努力实现居民充分就业,从而为江干区打造充分就业城区、杭州市打造充分就业城市尽好职责、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