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爱心理发店免费“义剪”500多人次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0日 浏览量:207 次 来源:杭州日报
杭州有个不起眼的理发店贴出告示——

“农民工兄弟、老人,免费理发”

 

    张家河弄,位于采荷支路与解放东路之间,全长不过300多米,狭窄,逼仄,小店林立,典型的老城区边缘的一条背街小巷。“四季青市场后面。”陈树升通常是这样描述自家小店的方位。

    陈树升,安徽人,26岁,个头不高,平头,就在这张家河弄开了一家“瑞顶”理发店。店里的理发师就只有他和弟弟陈晨。小店不大,也就10多个平方米。一个普通的小店,但是一张白纸贴在玻璃门上,却显示着与众不同。

    白纸上用黑体打印着几个大字——“农民工兄弟,老人,免费理发”。边上又用黑色水笔手写了:时间:上午12点以前,晚上8点以后,还在“老人”的后面备注了“60岁以上”。

    民工经常一个带一个来

    对于这张告示,陈树升是这么解释的:我来自农民家庭,我感觉农民工都是“自家兄弟”,出来谋生不容易,干活太累,赚的都是辛苦钱,我有手艺,收入比他们高点,不该再收他们的钱。

    这个想法是在半年前的一天形成的。那天晚上,一个穿着工地衣服民工模样的男人进来,问理发多少钱。看到洗剪吹一套下来要20元,男人犹豫了,陈树升看出他的犹豫,说,算了,我给你剪吧,不要钱。男人起初不相信,后来陈树升真的没收他的钱,他放心地走了。

    陈树升和弟弟商量免费之事,弟弟陈晨才20岁,说,哥,听你的,就是不知嫂子可有意见。结果陈树升老婆也没意见。陈晨就去打印了一张白纸,贴在了门上。

    告示贴出来20天,都没有人上门要求免费理发。之后对面工地盖童装市场,来了几个民工。我真的没收他们的钱,他们很高兴。之后,经常9点一开门,就有人进来。对面工地的民工来得最多,经常一个带一个的,现在少了很多,对面工地基本完工了,没什么工人了,有时几天来不了一个。陈树升说,也不知道那些兄弟又去哪里干活赚辛苦钱了。

    怎么区别是不是农民工?怎么确定老人有没有年满60岁?陈树升憨憨地笑:哪需要鉴别,什么证件都不查的,只要你看起来像,不管你有没有要求免费,我就帮忙动动手。

    别看张家河弄不长,至少有3家理发店,有一家装修得特别好,店面也很大,其余的离陈树升的店不远,相隔几个店面,但生意明显不如“瑞顶”。一个来理发的女孩说,老板手艺好,心眼也好。陈树升有些不好意思地承认,回头客很多,基本都很熟悉了,都是周围的居民和工人。

    每个月少赚1800元钱

    陈树升说,我这里上午和晚上8点以后没什么客人,我希望民工和老人来。我要看着店,没时间像别人那样去工地搞什么义务理发,就让他们自己来。半年下来,平均每天免费剪3个头。

    我为陈树升算了算账:按平均每天义剪3人次算,一个月就是90人次。正常标价,洗剪吹男的20元,女的25元,统一按20元一个人算。这样,一个月就少赚1800元钱。

    我打听了一下,小店日均客人二三十个,每月毛收入在1.5万元左右,除却楼上自住和楼下店面5000多元的房租、800多元的水电费、2000多元的洗发水和各种美发成本,他和弟弟两人净赚7000多元。而陈树升的老婆无业,女儿10个月。

    “一次,有个老奶奶剪完头发,非要给我5元钱,我坚持不要,后来还是悄悄塞给她女儿了。”陈树升说,“少赚多少钱我真没想过,我只是想力所能及地动动手,帮帮忙。”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