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下城区民政局:“1+X”工程 点亮困难户的家和生活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9日 浏览量:345 次
   上周四,一个普通的下午,62岁的贺吾岳在家蹬着缝纫机,做着针线活。阵阵微风从窗户吹进来,这个面积不大但是干净、整洁的家透出一股温馨。

    三年前,仓桥社区这个困难户家庭远没有现在这般清爽。家电没有几样,厨房到处油腻腻的,怎么擦都擦不干净,用贺吾岳的话来说,就是整个家里“一塌糊涂”。家里的变化得益于下城区民政局、区残联的帮助,2008年她家进行了免费的简单装修,而且配置了必要的家电。

    这项改善困难家庭小环境的工作,被称为“1+X”亮居工程。在下城区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协调下,从2008年实施到现在,累积投入近2000万资金,共为662户困难家庭实施了基础装修,2771户困难家庭配置了家具和家电。下城区的想法很明确:让困难群体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感受到新家装、新家居带来的新生活。

    实施了装修,配备了家电,居家环境焕然一新

    贺吾岳的家在仓桥社区的下焦营巷,这是幢一梯五户的老房子,她在此已经居住了20多年。家里三口人,贺吾岳没有工作和收入,女儿身患残疾,老伴每月一千多元的退休金,是全家的基本保障。

    这样的困难家庭,哪里有条件去考虑改善环境呢?厨房没有油烟机,洗手间是老式的蹲坑,家里没有空调,一到夏天开着吊扇都还是热得受不了。附近有公司装修,贺吾岳曾把丢弃不要的木板抱回家,趴在地上把木板一块块拼起来,算是家中最好的“硬装”了。

    现在家里的变化之大,连贺吾岳都觉得“没办法说”。她指着真正的木地板、墙壁和家电给记者看。洗手间、厨房都贴上了白瓷砖,厨房打上了整齐的橱柜,跟城市里的普通居民之家没什么区别。区民政局还帮着配了冰箱、空调和洗衣机,基本家具、家电一应俱全。

    贺吾岳的家只有44平方米,但是被她收拾得井井有条。卧室、客厅、洗手间的墙壁上都挂着漂亮的花篮,厨房的窗台上还摆着一盆兰花,这些都是别人搬家不要她捡来的。家中的一切都一尘不染,在她手下焕发着新生机。

    “1+X”帮更多困难户享受到物质文明

    下城区民政局坚持开展社区蹲点调研,通过走访困难家庭,能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让局长樊峥印象最深刻的,是天水街道一户居民的家:父女俩一起生活,家里地方小,女儿只能睡阳台,因为没钱用玻璃封阳台,阳台是用广告布包起来的。还有的困难人家,住的是老房子,家具、被子堆在地上,电线裸露在外面,安全隐患很大。

    对城市里的其他人家来说,房屋装修和家具家电的配置再平常不过,而对困难家庭而言,却是无力承担的生活问题。

    “1+X”亮居工程就此被提上议事日程。在这个工程里,“1”指的是给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免费提供每平方米200元的标准化基础装修,“X”是指给这些家庭配置总价不超过5000元、件数不超过5件的必备家具和家电。

    帮扶救助员手拿计算器上门帮核算

    对困难家庭的帮扶救助是下城区民政局的一项长期工作。下城区8个街道72个社区,每个社区都有一名专职的帮扶救助员。2009年,下城区民政局还自主开发了“66810”为民服务绩效追踪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这个系统能看到住在下城区的每户居民家庭情况,以及每一位社区工作者对居民的受理服务情况。

    按照下城区民政局的要求,每户困难人家每个月要走访两次。这个工作量其实并不小。以仓桥社区的帮扶救助员金成璐为例,她所在的社区有45户困难人家,算下来,她几乎每天要走访三户人家。

    而对于被纳入“1+X”亮居工程的困难户,帮扶救助员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上门帮他们核算、测量。社区帮扶救助员通常都是这样上门的:带着一本政策宣传册、一个参考价格表、一把卷尺、一个计算器、一本笔记本上门,听取困难家庭的要求,帮他们制定装修及家电家具配备的最优组合方案,确保困难家庭受益最大化。

    偶尔,也会有人提出“特殊”的要求。有个老人家,提出能不能配部手机作为“家电”,因为他想和女儿联系起来方便一些。为此,下城区民政局提出了个性化采购方案。最后,当然是满足了老人的要求。

    享受到“1+X”工程的困难人家,改善的不只是居住环境,在享受物质文明带来的安全、亮堂、便捷的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和信心。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