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仁爱家园,为残疾人撑起一片天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9日 浏览量:414 次
    在西湖区古荡街道有一家崭新的“仁爱家园”工疗站,这里硬件设施完善,管理人员齐全,各项制度健全,各种规定执行到位,整体运作顺畅。工疗站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设有三大功能区(残疾人康复保健区、行政管理服务区、工疗员作业和照护区),16个功能室(康复保健室、功能锻炼室、工疗产品作业室等),配有电脑、健身康复器材、电子阅览器等设备,能根据入托工疗员的不同情况,个性化安排工疗员开展康复治疗训练,在使工疗员充分感受人文关怀的同时,提高其参与和回归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工疗站的工作人员都是社工,均享受公益性社工待遇,工疗产品全是公益性庇护产品。工疗站的运作模式得到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的充分肯定并要求推广。目前,仁爱家园古荡街道工疗站已多次接待中央、省、市领导参观。

    古荡街道工疗站是我市工疗站建设的一个缩影。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市就在城区开办了工疗站,专门为智残、精残人员提供“三疗一教育”(工疗、药疗、娱疗和思想教育)日间照料式服务。20多年来,工疗站已成为杭州市残疾人工作的一大特色品牌。目前,全市有工疗站71家,入托精(智)残人员1948人,其中市区48家。市区工疗站已实现街道(乡镇)全覆盖,各街道(乡镇)均建有1家由街道(乡镇)办事处(政府)举办的工疗站,或乡镇联合建立的区域性工疗站,以满足残疾人日间照料需求。20多年来,很多精神(智力)残疾人在工疗站的“三疗一教育”中得到了康复,工疗站受到了广大残疾人和亲属的一致好评。

    2010年10月,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合力推动下,我市出台了《杭州市“仁爱家园”管理办法(试行)》(杭政办〔2010〕14号),率先在全国解决了工疗站的机构性质、经费补助、精防管理等问题,落实了站长、精防医生、服务人员等待遇问题。《办法》将工疗站名称统一为“杭州仁爱家园”,并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开展工疗站作为事业单位登记的工作,从制度层面将精(智)残人员的日间照料纳入了政府规范化管理。同时明确了各部门的管理职责,规定“仁爱家园”由各街道(乡镇)举办并实行属地管理,各级民政和卫生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市残联负责对“仁爱家园”、“三疗一教育”项目补助资金进行绩效考评。通过以上制度性建设举措,全面提高杭州“仁爱家园”建设水平,进一步夯实杭州市残疾人事业“两个体系”建设的基础。  

     为贯彻落实杭政办〔2010〕14号文件精神和要求,市残联、市编委办、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国税局、市劳动社会保障局、市城投集团等八部门联合出台了《杭州市“仁爱家园”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就工疗站机构建设、岗位培训、年检年审等工作作具体任务分解,使政府对工疗站的特惠扶持政策落到实处。

    在今年的“两会”上,市政府提出把保障与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将仁爱家园建设纳入了为民办实事的十大项目,进一步推动了仁爱家园的发展。今后,我市仁爱家园建设将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目标,根据 “立足现有、分步到位、逐步推进”的工作原则,推动全市仁爱家园尤其是萧山区、余杭区和县(市)仁爱家园建设,使其更快地向乡镇农村延伸,有效提高仁爱家园覆盖面,为更多精(智)残人员服务。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