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关爱,为困难群众送去一片绿洲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7日 浏览量:440 次 来源:杭州日报

    主持人

    魏英杰

    嘉 宾

    市总工会帮扶处处长 王益康

    市社科院副教授 周旭霞

    天水街道灯芯巷社区 范苏毅

    一座城市,只有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有效改善,才是一座充满幸福感的城市

    这几年,“春风行动”救助资金有三分之二来源于社会捐款,而且每年都在增长

    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这样才能使困难群众真正走出困境

   “春风行动”已走过10年历程,迎来了第二个10年。

    自2000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以“社会各界送温暖、困难群众沐春风”为主题的“春风行动”以来,这一行动已发展成为社会广泛参与的爱心工程,从冬送“温暖”到夏送“清凉”,从一年一度“送温暖”到一年四季“送恒温”,从单一“输血”到综合“造血”,实现了从“一阵春风”向“四季春风”的跨越,形成了破解“困难群众生活就业难”问题的“杭州模式”,取得了丰硕成果。

    开展“春风行动”的目的是保障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不让他们因生活所迫而日子过不下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多年的努力,这一目标已基本达成,也形成了帮扶救助困难群众的“杭州模式”。——王益康

    魏英杰:能不能先介绍一下杭州在帮扶关爱困难群众、弱势群体方面的主要工作?

    王益康:“春风行动”是我市破解困难群众生活就业难问题的总载体和总抓手,是杭州特色的慈善事业,也是杭州帮扶关爱困难群众的工作品牌。

    10年来,全市累计募集社会资金12.4亿元,向近70万户困难家庭发放春节一次性救助金6.94亿元、“送清凉”慰问金(慰问品)0.714亿元,向6.63万名困难家庭子女发放助学金1.19亿元,帮助40余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基本实现了困难群众“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不让一户家庭因生活困难而过不下去”的目标。

    “春风行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市总工会作为牵头单位,承担了市“春风办”的职能,做好牵头协调、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魏英杰:杭州的做法有什么自己的特色或可供借鉴的地方?

    王益康:开展“春风行动”的目的是保障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不让他们因生活所迫而日子过不下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多年的努力,这一目标已基本达成,也形成了帮扶救助困难群众的“杭州模式”。

    比如在救助网络上,我们首创了“四级救助圈”,实行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阶梯式分级救助管理,把低保标准180%以内的困难群众纳入各级救助圈,有效解决了“边缘群体”和“夹心层”问题;在工作机制上,建立了动态管理、职业培训、就业帮扶、社会共建、帮扶保障五大工作机制,保障了“春风行动”常态化、规范化,实现了由“一阵春风”向“四季春风”的巨大跨越。

    再比如,在整合资源方面,“春风行动”原来是工会一家搞,现在是各部门、社会各界都参与进来,实现了帮扶救助工作的社会化,这几年,“春风行动”救助资金有三分之二是来源于社会捐款,而且每年都在增长。

    日本民间自发成立了互助性质的社会组织,填补养老护理保险覆盖不到的领域,会员平均年龄70多岁,最高龄的96岁。其实,有时候只要相互帮助,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周旭霞

    魏英杰:政府在关爱困难群众方面应当怎么做?

    周旭霞: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发展机遇和矛盾凸显并存的社会转型期,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部分弱势群体、困难群众。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弱势群体”制度化、定型化、凝固化的出现,强调社会保障制度层面的“边缘关怀”、“草根关怀”。

    一般来说,困难群众有两个希望,一是希望自己的福利能够得到不断改善。即不断改善自己的处境,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这需要政府健全救助体系,设立救助项目。其中包括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等;免费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等等。

    另一个是渴望得到平等对待。困难群众收入低,工作不稳定,拥有最少的社会保障,对福利拥有最低的期望。可以说,社会不公平严重地体现在他们身上。这需要政府建立沟通、交流平台,让困难群众的呼声能够得到充分表达和体现。

    魏英杰:能不能介绍一下其他国家和地区比较好的做法和经验?

    周旭霞:日本在这方面有些做法我觉得值得借鉴。日本社会是一个严重老龄化的社会,现在每5个日本人当中就有1位老人。老龄化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除了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影响以外,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和医疗护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人员紧张、待遇不高以及社会偏见等原因,愿意从事这一行业的日本人并不多。为缓解人力紧张带来的困境,日本民间自发成立了互助性质的社会组织,填补养老护理保险覆盖不到的领域,会员平均年龄70多岁,最高龄的96岁。

    另外,在日本,住房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特别是对于留学生和从乡村到城里打工的人而言(在日本,这也属于困难群体)。日本政府针对这一现实,成立互助公社,倡导相互帮助。只要愿意,互助公社的服务人员可以帮你找到接纳你的日本家庭。对很多留学生而言,生活在日本家庭,能尽快学会日语,了解日本社会,同时也节省留学费用。

    其实,有时候只要相互帮助,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近年来,我们坚持经济救助和就业帮扶两手抓,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增强困难群众的就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困难群众真正走出困境。——王益康

    魏英杰:现在来看看社区在帮扶困难群众方面的具体做法。在工作当中,你有没有碰到过什么比较让人感动的事例?

    范苏毅:有啊,而且还不少。比如我们社区有一位单亲家庭妇女,由于身患血管瘤伴抑郁症,一度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当时,社区书记正在外开会,闻讯后立刻赶回社区,和我一起上门探望。当我们一进门,她就眼泪汪汪地拉着书记的手说,“实在对不起,你们已经帮了我很多,我的病总不见好转,觉得做人已没啥意思了。”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关注她的生活,通过各种途径给予她帮助。她也非常感谢社区。她还把社区对她的关怀写成稿件发到报社,我们也很受感动。

    还有,我们这边有一个居民失业下岗,她老公身患癌症,女儿又在读大学,家中一度比较困难。社区及时对她家进行了帮扶,安排社区公益性岗位。受到社区照顾后,她也时刻记着回报社区,主动担任楼道小组长,协助社区管理,热心为楼道居民服务。女儿毕业后走上了工作岗位,她再三关照女儿好好工作,回报社会。

    魏英杰:有些舆论对帮扶工作似乎有些误解,一方面认为政府什么都应该管起来,另一方面又觉得政府管得太多,比如以前有过拿手机不能享受低保的案例,还有人觉得送温暖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养懒人,不利于培养市场竞争理念,您是怎么看的?

    王益康:我们不否认极个别人有吃低保、等救助的现象,但困难群众绝大多数是因病致贫或身体残疾,这些家庭,生活非常艰辛,光靠自身难以得到改善,必须对他们进行救助救济。困难群众是一个弱势群体,缺少资源和再生能力,只有帮一把、扶一程,才有可能让他们“上岸”。同时,困难群体是动态的,审核标准也是在不断调整完善之中,每年,困难群众中都有一批家庭通过帮扶和自身的努力,摆脱了贫困,退出了救助圈。

    魏英杰:也就是说,帮扶关爱困难群众并不是把钱和物送到困难群众手里就行了。那么,政府还可以为他们做什么?

    王益康:经济和物质上的帮扶是“春风行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我们坚持经济救助和就业帮扶两手抓,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增强困难群众的就业能力。比如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鼓励灵活就业等等,从而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这才是根本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困难群众真正走出困境。

    与政府部门相比较,民间组织具有机构小、自主性高、灵活性强等独特的优势,在很多方面甚至可以关注到政府无暇关注的细节。如果民间组织能够和政府部门通力合作,可以做到互相补充,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

    ——周旭霞

    魏英杰:从社区工作角度,你觉得帮扶困难群众工作还有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

    范苏毅:我感觉比较突出问题的是,因病致贫人员患重大疾病时,经常因为没有钱支付入院费用,这需要进行提前医疗救助。在这方面,街道或社区也会先一部分垫付入院启动资金,为患者减轻入院负担,让患者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我在想,是不是力度还可以再大一些。

    魏英杰:你说的其实是一个更大层面的问题。当前我们的医保体系主要是保基本,近年来在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取得很大进展。相形之下,大病保险保障这块就显得比较不足。许多家庭往往因此陷入困境。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关爱困难群众也是整个社会的事。

    周旭霞:是的,对困难群众的社会支持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单单是政府的责任。与政府部门相比较,民间组织具有机构小、自主性高、灵活性强等独特的优势,在很多方面甚至可以关注到政府无暇关注的细节。民间组织一般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运行模式,而政府的运行模式通常是“自上而下”,如果民间组织能够和政府部门通力合作,可以做到互相补充,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

    政府是公共福利的主导者,承担着绝大部分救助项目的资源提供,并以政策和制度设计来缓解和消除社会排斥,同时对其他主体形成管理和服务支持。民间组织一方面可以形成对“政府失灵”的有益补充,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公民社会的代表力量对抗“市场”可能对“困难群众”形成的剥夺、排斥和隔离。

    魏英杰:“春风行动”可以说是政府和社会力量结合的一种模式。也就是以政府为主导,发挥社会的关爱精神和积极作用。“春风行动”长期坚持下去的话,还应该更加注重哪些方面?

    王益康:保障和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最根本的是要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春风行动”是体制外必要而有效的补充,必将长期坚持下去,相信会有更多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春风行动”中来,进一步形成全市上下扶危济困、互助互爱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生动局面。下一步,“春风行动”的工作重心是进一步从主城区向县(市)延伸,从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转向提升困难群众的生活品质,重点是完善分类救助机制,加大对困难群众特别是农村因病致贫、因学致困家庭的救助力度,努力打造城乡一体化帮扶救助体系,让城乡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结语

    一座城市,只有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有效改善,才是一座充满幸福感的城市;一座城市,只有具有人文关怀精神,才是一座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

    每一个公民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都应当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团结友善、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在危难关头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衷共济。

    构建长效的困难群众利益保障机制,是困难群众走出困境、实现利益均衡的一种有效制度安排。帮扶机制为困难群众送去了一片绿洲,而要走出荒漠,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还要依靠公民自身不懈努力和奋斗。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