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街区里的爱心商家,到社区综合体中的便民服务,在拱墅区,做好事能当钱花。和民民一起走进“小河直街慈善街区”和“大运河幸福家园”,看看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小事也能做慈善~
老街新善
慈善街区激活社区温情
近日,“小河直街慈善街区”的正式启动,为这条历史悠久的老街注入新的慈善活力。小河街道对社区慈善基金注资1万元,为街区慈善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初步的经济基础;9家街区商户被授予“爱心商家”,商家们承诺将通过设立爱心服务点、捐赠部分营业收益等多种方式参与慈善街区建设。
作为“爱心商家”之一,翙元春茶社的店内有一处售卖区,所售的产品都是小河社区的残疾人制作的手工艺品。茶社负责人韩翔还有新的计划,“我们有自己的茶叶工作室,需要人工对茶叶进行包装,如果有合适的残疾人朋友,我们愿意给他们一个就业的平台,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街区依托社区慈善基金,联动爱心商家、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形成了慈善资源吸引消费体验、商业利润反哺慈善基金的良性循环。当天,各社区“红领守护团队”授旗,这些由党员和热心居民组成的志愿队伍,按照“单元优先、楼栋就近、邻栋补充”的原则与社区特殊群体结对,重点为高龄、独居长者提供关爱服务。
目前,全区已建立9个社区慈善基金,率先在全市建立社区慈善基金管理制度,还打造了武林幸福里等片区化慈善街区,仅武林幸福里就筹资设立30余万元慈善信托,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
慈善服务融入日常场景
困难群众可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沿着文一路向东,“大运河幸福家园”位于湖墅街道,总面积2250平方米,是集养老服务、社会救助、公益慈善、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于一体的民生服务综合体。
一楼幸福睦邻厅是居民交流的“公共客厅”,二楼幸福悦动会为大家提供运动健身空间,三楼幸福乐学馆开设各类公益课程,四楼幸福集善地聚焦慈善帮扶,五楼幸福智创园则助力社会组织成长。
在一楼“幸福睦邻厅”一角,有一个特别的“积分兑换区”。这里整齐摆放着米、面、油、洗漱用品等各类生活必需品。居民正熟练地在智能一体机上操作,用自己账户里的“春风点数”兑换所需物资。
“兑换规则是单人家庭300点,双人家庭400点,三人及以上家庭500点,每增加一位未成年人还可增加100点。”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点数是政府与社会爱心力量为身处“四级救助圈”的困难家庭注入的温暖支撑,希望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让帮扶政策化为实实在在的日常所需。目前,已有25家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入驻,它们通过提供公益服务,换取这里的办公或活动空间。
这里已累计接访或举办各类公益活动(项目)6876场,近10万人次直接参与公益慈善活动,服务群众87620余人,志愿者服务3万多人次,志愿服务时长累计5843小时,服务满意度达95%以上。
“春风常驻”“春风里·幸福超市”……
慈善就在我们身边
在慈善主体培育上,拱墅形成了“总会引领、多元参与”的格局。拱墅区慈善总会吸纳171家会员单位,完善区街社三级慈善服务网络;全区现有慈善组织18家、注册类公益性社会组织841家,公羊会、孔胜东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武林大妈公益社会服务中心等示范组织不断涌现,为慈善事业注入强劲活力。
资源整合方面,拱墅创新推出多项举措:实施“春风常驻”政策,提供医疗、养老等“七助”服务,2024年向四级救助圈困难家庭发放救助补助906万元;开展“春风里·幸福超市”项目,近三年累计发放物资超795万元,入选省救助慈善融合发展试点;成立3家社区发展基金会,撬动社会资金800万元,建立9个社区慈善基金,让慈善资源精准流向最需要的群体。
为营造浓厚慈善氛围,拱墅打造全市首个慈善文化园,累计接待考察超30批次、1000余人次;上线“春风里·慈善爱心家园”智慧系统,拓展线上慈善服务;开展“拱墅慈善奖”评选,培育40名慈善领军人才,东恒石油等企业设立专项慈善基金,近三年捐赠近500万元,让“人人可慈善”的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