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父亲是在2016年3月22日体检时被查出肿瘤指标19-9过高,在随后的检查和手术切片后被确诊为胰腺癌中期,那一刻我感觉天塌了。
作为家中独子,除了背着父亲流泪,更多的则是在父亲面前强颜欢笑。在父亲与癌症抗争的三十五个月零三天中,全家经历了一次次的希望和失望,一次次的住院和手术,一次次的安慰和流泪。直至今日,父亲永远离开我们已半年有余,每当想起那三十五个月零三天,泪水依旧不止,心脏依旧疼痛。无数次午夜惊醒,想起与父亲的点点滴滴,总是不忍心就此永别,总是不相信缘分已尽,总是不能够接受现实。每每回忆,换来的只能是彻夜难眠。
在这段我人生中最为痛苦煎熬的时期,在时任监狱工会主席卢亦忠的口中,我第一次了解到了“春风行动”反哺政策。参加工作那么多年,在我的认知里,一直觉得每年的“春风行动”就是扶贫助困的公益活动,从未想过凭借过往“春风行动”的捐款记录,还能获得帮助。那一刻,是“春风行动”反哺救助带给我灰暗生活中一抹暖暖的绿色。
2017年年初,我拿着父亲过去一年的治疗病例及相关发票,来到杭州市总工会“春风行动”反哺窗口,工作人员耐心为我讲解反哺细则。由于是第一次接受这样的帮助,我所带的材料并不完全符合要求,同时由于父亲的医保属于省医保,许多就诊记录无法直接查询,这给核实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我几次和窗口工作人员提出部分无法查询的就诊记录及产生的费用,可以不要算在反哺救助的总额内。但他们却微笑着告诉我,会直接联系省医保办进行核实,不会让我多跑一次。那一刻,我焦虑的内心仿佛种下了一颗暖暖的绿色种子。
通过工作人员细致的服务和高效的工作,仅仅在完成登记后的第五个工作日,我就拿到了“春风行动”反哺救助款。当时,我觉得很不好意思。一方面,由于自己对制度不熟悉,增加了审核难度,但他们仍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工作;另一方面,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不算太差,而获得的救助款远超过历年个人“春风行动”捐款的总额,一直觉得不应该接受这样的爱心救助。但事后回想,也正是鉴于这样的心情,我才会更加乐于在单位及社会上各种爱心活动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何尝不是一种公益的传承。那一刻,那颗绿色的种子逐渐发芽生长。
2019年5月,那是送走父亲后第三个月,我逐渐走出了悲伤。在一次和同事谈话中无意得知,即使直系亲属已经离世,依然可以进行“春风行动”反哺。于是,我再一次向工会的同志了解情况。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距离上一次接受反哺仅仅过去2年时间,“春风行动”反哺就从“最多跑一次”进化成“一次都不用跑”,只需要在“杭工e家”APP中根据系统提示上传资料照片,工作人员即可直接通过后台审核。这一次,获得救助款的时间是我申请后的第四个工作日,过程比之前又简便了许多。
我不禁感慨,这就是杭州,这就是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魅力所在。那一刻,我明白了,正是有千千万万像我这样被“春风行动”反哺滋润和同化的种子发芽生长,长成希望的绿荫,遍布杭州,才有了我们这座春风之城、绿色之城、希望之城、幸福之城。
(杭州市西郊监狱工会会员-奚悦)